所謂負面信息,就是那些容易引起社會不穩定、不安穩的,不好的、壞的負面消息。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種,如對事件調查不細致、跟進報道真實原委不及時、主觀對某一事件過早定性和處理措施不得力等,而最惡劣的莫過于無中生有、無限擴大。制造負面信息、傳播負面信息的目的就是為了擾亂人民的視聽,使社會變得混亂。如果我們不加過濾被負面信息主導了視線,就容易引起思想波動,對社會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影響社會穩定,其危害不言而喻。
面對良莠不分、真假難辨的負面信息,我們不僅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去反對去駁斥,更要堅定信念、主動作為,堅決抵制,聚眾人之力量,維護社會的穩定。
客觀看待社會前進中存在的問題。社會是在前進中不斷完善的,在其前進過程中,避免不了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看待這些問題時,我們沒有理由、也不可能讓每個人的思想、觀點都統一到某一點上,由此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種看法是情理之中的。但當我們面對眾多虛假、負面信息,一定要冷靜看待、客觀分析,防止自身思維“跟著跑”,進而成為負面信息無限擴大的幫兇。
要增強自身的免役力和鑒別力。所謂鑒別力,就是對某件事物看法的方向、立場、觀點和敏銳性。是我們每個社會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是立身之魂、成事之基。缺乏、或者沒有鑒別力,在負面信息面前就難以保持清醒頭腦,在錯綜復雜的情況面前就會喪失正確的立場。增強自身的免役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憲法、法律法規的學習,并用來規范、指導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時刻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致。
要旗幟鮮明地堅決抵制負面信息。這是防制負面信息侵入的關鍵環節。負面信息之所以擴散速度快、影響力大,主要原因就是負責信息帶有欺騙性、欺詐性,其利用的就是人們普遍“同情弱者”的“善良”,引起人們對某一事件的公憤,進而形成輿論倒逼,達到其設定的預期效果。因此,面對眾多的真假難分的負面信息,特別是對一些重大、有損社會穩定、危害社會和諧等問題的負面信息時,我們一定要睜大眼睛、冷靜思考,避免無原則的跟風,防止自己成為負面信息的推動器。(晏聲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