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如何破解“垃圾圍城”? 2013-08-12 08:53?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受城市經濟發展、人口聚集等因素影響,城市垃圾總量不斷攀升,對垃圾清運及處置產生很大的挑戰。 |
在合肥市筆架山街道一所幼兒園,老師在教小朋友如何進行垃圾分類(8月7日攝)。 近年來,受城市經濟發展、人口聚集、城區擴張等因素影響,城市垃圾總量不斷攀升,對垃圾清運及處置產生很大的挑戰,部分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有三種: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發電。其中,垃圾焚燒處理具有占地小、無害化處理充分等優點,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尚未形成完整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客觀上造成垃圾填埋這種處理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城市垃圾處理的“主戰場”。 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近些年該市生活垃圾產生處理量以每年18-20%的速度增長,目前每天產生需處理的生活垃圾已高達3400噸。作為合肥市的生活垃圾處理基地,位于肥東縣橋頭集鎮龍泉山的垃圾填埋場一期已無法滿足垃圾快速增長的處理需求,目前二期填埋廠已完工,即將投入使用。 合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工程師陸曉軍說:“為了讓垃圾填埋廠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龍泉山垃圾填埋場通過建設防滲系統、滲瀝液和填埋氣收集導排系統、封場覆蓋系統等措施進行改造,滲瀝液經收集處理后實現達標排放,填埋氣用來發電。” 有學者指出,作為未來垃圾處理的“主流”方式,垃圾焚燒需要建立在垃圾高度分類和回收處理的基礎之上。一方面,垃圾分類回收能夠最大限度減少需要焚燒的垃圾總量,而不宜焚燒處理的垃圾經過分類剔除,大大降低焚燒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垃圾分類使可回收廢物得到最大限度的回用,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效率,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成本,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但是目前大部分城市市民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淡薄,尚未形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投棄的習慣。因此要實現垃圾分類并充分回收利用垃圾,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