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發揚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當前,“光盤”行動在全國遍地如雨后春筍般開展起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曾幾何時,國人的腰包鼓起來了,開始闊手闊腳起來。不知何時丟棄了勤儉持家的智慧,取而代之的是鋪張浪費的惡習。筆者出生在北方某小城鎮,平時家里來回走動的親朋好友甚多,好于面子,每逢來客必大張準備,一頓過后,好多食品白白成了泔水。這次我家,下次你家,這樣輪流下去,鋪張浪費似乎成了惡性循環,增加了生活成本,加劇了生活的壓力。
浪費無止境,據統計,我國每年各種浪費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數字,諸如,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都背過, 可當我們浪費掉每一粒糧食的時候,早已把“粒粒皆辛苦”拋之腦后,換至無所謂的態度,乃至擺闊氣,談面子……
這還僅僅是餐桌上的浪費,除此之外還存在多種浪費,如:水、電、土地、能源、等等,浪費已經不孔不入,無處不在....假如“鋪張浪費”成為一種潮流,一種風氣,那么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將進入到怎么樣一種境地?大家可想而知。
看來遏制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勢在必行。那么怎么樣才能有效節約呢?
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分為三類,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對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們從小到大,學校里面也設置一些德育課,但是基本都是走馬觀花,不了了之,因為德育課僅作為輔助課而設置,如果把德育課程納入升學考試就會好很多。同時,家庭教育作為校園教育的輔助,尤為重要。家庭教育會跟隨一個人的一生,而且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每一個成員個體,影響他們思想觀念的形成。而社會教育作為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因其覆蓋面廣使其收益性更廣泛。目前,各地聚力開展道德講堂,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道德講堂,可以讓居民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道德的洗禮,幫助他們養成品性。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注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其次,制定法律法規,嚴厲打擊浪費現象。有學者建議,出臺《反浪費法》,以法律法規來約束鋪張浪費的行為,重典治亂。多年的陋習并非一條禁令就可以糾正的,要剎住浪費之風必須制定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約束和懲戒措施。只是倡導,沒有懲罰,無以樹威,政策終會成為一個‘紙老虎’而已。就像酒駕在未入罪之前再嚴查嚴禁也終止不住,入了刑法后大家都不敢了。因此,要制定相應法律法規,不僅僅要規定公務接待禁止鮑魚、魚翅、茅臺、各類進口酒以及高檔香煙等上桌,更要讓超標吃喝的官員受懲處。制定反浪費法,一些發達國家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德國被認為是處罰餐廳浪費最嚴的國家,一旦發現有人浪費,會依法對其予以相應罰款;意大利的餐廳嚴禁設置“最低消費”;韓國推行餐桌節約計劃,餐館如果能向顧客提供把飯菜吃光的標準菜單或能讓顧客把吃剩下的飯菜打包帶走,便可享受減稅等優惠;在瑞典,普通民眾只要發封郵件到政府部門,就可以索要該部門在某個酒店或餐廳消費的有關信息,政府的經費支出,都能在網上查到。
第三,把眼光從“盤里碗里”放開去,從決策制度的層面上遏制動輒推倒重來式的浪費。既要管住花錢的手、吃喝的嘴,更要管住發熱的大腦,管住蠢蠢欲動的貪欲,做實實在在的決策。比起舌尖上的浪費,由于不科學的決策所造成的浪費更為巨大。比如將一座建成時間不長的橋炸掉重建、將蓋好沒幾年的樓推倒再建、將剛剛填埋沒幾天的馬路再次挖開……看起來都是在轟轟烈烈地建設,每一次都有建設的諸多理由,但實際上,卻都是實實在在的浪費,那些看似充足的理由,往往是應該在動工之前就考慮到的。
目前我們對貪污腐敗可謂痛心疾首,但對由長官意志所造成的決策性浪費,似乎沒有足夠的警醒。決策性浪費的根子,往往在于領導的獨斷專行瞎指揮。我們必須進一步抓黨的作風建設,推進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并通過具體的制度建設端正各級決策者的工作作風,比如可以建立決策浪費責任追究制。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并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可走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艱苦創業,盡可能地節約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盡可能地節省每一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
成就大業,只有節約。(包嘎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