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下午,微博上一條小女孩赤身躺在南京馬路邊的照片,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關(guān)注。而在6月26日、6月28日,曾有兩位市民就此事報過警。可是,警察來了卻表示“無能為力”。(人民網(wǎng)7月4日)
赤身、抽煙、馬路,無論你是怎樣的想象力豐富,也很難把這些詞匯和一個六歲女孩相連。即便是再貧窮的家庭也會給孩子穿上一套衣裳,可是這一切偏偏出現(xiàn)了,衣著華麗的行人里,她的存在是這樣的扎眼。可比這更扎眼的是警察一再“無能為力”轉(zhuǎn)身離去的言行。
偌大的城市,眾多的慈善機構(gòu),竟救不了一個赤身的小女孩?在南京這座號稱文明古都的城市里,女孩和她父親的“不文明”顯得多么不合時宜。他們窮,他們下跪乞討,他們不文明,可他們有文明的條件和資本嗎?誰來賦予他們文明,誰來給他們溫暖和教育?
城市的乞討者很多,不排除一些人是“職業(yè)乞討人”,但是大部分人真窮、真無助,他們出現(xiàn)的方式有不少是組合式的,大人帶著孩子跪在人流聚集的街頭,沉默不語。面對這樣的群體,很多城市機構(gòu)做法是是沉默。大家都愿做王小波筆下沉默的大多數(shù)。
有人定會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論斷來非難那些影響城市“市容”乞討者,可若非走投無路,誰也不會放下高貴的尊嚴,更不會用子女來當做自己的討飯伙伴。的確,這個世界有無限的悲傷慘事,但是社會與國家的力量卻可以消弭這些災(zāi)難。
國家有很多部門都是有救助職能的,我們不怕等待救助的人多,卻怕救助機構(gòu)的沉默。安于現(xiàn)狀,沒有工作意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公務(wù)員變成不敢承擔(dān)的“老實人”,期待救助的也只會陷入無望的等待中。
溫飽不愁,有美好的工作,孩子正常接收教育……這是我們的文明的一個正常現(xiàn)象,可這確是一些人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們建設(shè)中國夢,不必讓所有的夢想都是高高在上無可觸及,有時候讓這些跪在地上的人站起來行走,讓他們穿上衣服有工作,讓孩子進入學(xué)校讀書,才是一些人應(yīng)該有的夢想。不敢承擔(dān)、“無能為力”不是有夢想之人的表現(xiàn),更承擔(dān)不起“中國夢”的重擔(dān)。(特約評論員 張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