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東西,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有虛有實,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心中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夢想。我的夢,就是:扎根基層,奉獻青春,在基層的司法行政崗位上,做平凡的事,使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席慕容說過: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作為一名基層司法行政人員,我的青春書本沒有太過華麗,沒有太過激情,沒有太過悲壯。我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漠里的一粒沙,荒原中的一株草,微乎其微!一路走來,充斥的是平凡,是瑣碎,是枯燥。但我無怨無悔。要問這一切源于什么,是源于我有一個夢,源于對心中夢想堅持的力量。相信夢想,相信堅持的力量,做一粒種子,在基層生根發芽,在平凡的崗位上追逐夢想。
我的夢,是了解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我是一名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的職能決定了我的工作必須面向群眾,服務群眾,這也是我工作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對待群眾有感情,這是開展工作的前提。只有正確把握這一點,工作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用心傾聽群眾聲音,做群眾最忠實的“傾聽者”,通過傾聽架起一座通往當事人心靈的橋梁,通過傾聽了解案情始末。為當事人搬一把椅子、倒一杯溫水,讓當事人感受到對他的尊重和對案情的重視。把依法調解和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做到情、理、法的統一。有這樣一則贍養糾紛,五個子女不愿意贍養父母,原因是家里拆遷分配不公。表面上看這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找準病根,我們與子女溝通,讓他們回想父母撫養的艱辛,告訴他們自己也在撫兒育女,贍養老人是傳統美德,也是應盡的義務,讓他們產生心靈共振。通過溝通,喚回了失去的親情,矛盾自然消除。
我的夢,就是溫馨矯正,科學幫扶,傳遞愛心火炬,讓社區矯正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重新燃燒希望的信心。有一名姓韓的幫教對象,早年犯罪入獄14年。服刑期間,妻子與他離婚了,唯一的女兒跟了前妻,沒有一個親屬探監。他入獄后原單位集體戶口被注銷,2012年62歲的他出獄,成了“三無”人員和 “黑戶”,加上身體患有心肌梗塞等疾病,老韓一度傷心絕望。剛出獄的幾天,我們自掏腰包為其安排了臨時住處,后來又為其申請暫時入住中途專家。沒有身份證明,又年齡偏大,無法實現就業,吃飯、買藥、住宿-----一系列難題,使得他舉步維艱?!叭艘呀洺鰜砹?,不能再把他逼上絕路”,我們下定決心。請示地區辦事處,協調派出所,反復的溝通,終于給他落實了一個集體戶口,辦了身份證,通過就業推薦,如愿上崗就業,暫時解決了生存難題。隨著一天天的老去,老韓仍舊牽掛著我們的心。為了讓他老有所依,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們正在積極請示相關部門,爭取他能辦理低保、申請廉租房?,F今,老韓把司法所當成了家,把我們當成了親人。
作為普通的基層司法工作人員,沒有刀光劍影,沒有沖鋒陷陣,可能終生都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和催人淚下的事跡。但是,我們每一次法律宣傳就能教育一批群眾;每一次法律援助就能安撫一顆受傷的心靈;每調解一個糾紛就使一個群體和諧;每矯正一顆曾經扭曲的心,就能給社會添一份平安。就是這一個個平凡的案例,一次次簡單的活動,鋪墊了我實現夢想的陽光大道。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讓我插上夢想的翅膀,揮灑青春的汗水,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追尋自己心中的夢!
我的夢就是中國夢!無數個人夢想,共同筑就了偉大的中國夢!(特約評論員 李健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