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罰單一看,寫的卻是“下不為例”。只警示不罰款,太原市有不少司機曾經歷過這種 “先驚后怒再羞愧”的違章體驗。這樣的“溫情罰單”,太原交警任建剛3年來共開出近萬張,司機被這種很有愛的執法行為感動,違章數量大大減少。日前,任建剛的這些事兒流傳于網上,引發大量網友關注。
把白色罰單變成 “溫情提醒”,太原這位交警把人性化融于執法的行動,絕對好事一件。原本,任建剛應該受到褒獎,可網絡上居然跑出來鋪天蓋地的質疑。其實,對于這樣的新鮮事物,網友們不妨放寬評價標準,給這些好事一些生存的空間,也給做這些好事的人更多信心。
很多司機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看到貼在車窗側面的白色罰單,心里都是一陣懊惱:早知道要被貼單,就該停在合乎規定的車位里!可世上沒有賣后悔藥的,此時已是晚矣。但交警任建剛,卻給了司機們后悔的機會,貼上的不是罰單,而是“下不為例”的溫情提醒。這樣突來的“幸福”,讓大悲之后又體驗“大喜”的違章司機有懊惱,更有慚愧,而且印象一定深刻,與此相對應的,自然是違章次數的減少。這本是一件好事,不僅可以糾正司機們的僥幸心理,也大大改觀了司機對交警只處罰不通融的印象。
明明是件好事,可就是讓一些人看不順眼了。有人質疑這樣隨意執行法規涉嫌執法違法,是“濫用職權”;有人認為是“不合符‘重典’‘零容忍’指導思想”;更有甚者,將其評價為“溫情無法”。不必如此苛刻吧,只是給了違章司機一個改正的機會,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呢?換個角度看,如果這些罰單是開到你身上,你是愿意看到溫情提醒呢?還是愿意收到真正的罰單呢?
但凡有新鮮事物發生時,利弊共存,這是必然的。但如果,僅僅因為比例很小的弊端就將其全盤否定,顯然不科學,也更不合理。對于這些利大于弊的事情,大眾不妨放寬心態,在不觸范執法底限的前提下,采取包容的態度,給它一個生存的空間。(盧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