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短評
密種樹,種大樹蔭澤后人
山石 林成
榕滿福州城,綠蔭密如蓋。宋代的福州太守張伯玉,于當時掀起了植榕之風,讓如今的福州有了“榕城”的美稱。彼時,福州有30萬左右的人口,種下了數以萬計的榕樹,張伯玉去世之后,“編戶植榕”蔭澤后人,造福了福州一方水土。
如今的福州,這幾年綠化取得很大的成績,這是市民有目共睹的。街頭綠地多了,街心公園多了,路邊的鮮花多了。但行道樹的減少,也是不爭的事實,2007年本報評選出的榕城市“十大林蔭道”,有一半已經不復存在。福州的綠蔭被不斷蠶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拓路移樹。近年來,汽車暴增,福州市區道路越發擁堵,于是很多道路紛紛拓寬,行道樹被移走,如鼓屏路、仙塔街、西洪路、南街、北大路、鼓東路、連江路等,其中有些至今仍未補植行道樹,有些補植的卻是幾乎沒有樹冠的小樹,幾年之內都很難形成綠蔭,讓這些路段在驕陽下熱浪滾滾。
二、“透景”移樹。為了讓江景、街景“疏透”,移走不少大樹,比如北江濱公園改造。移走大樹,改建草坪,江景是透了,但游人卻要忍受曝曬之苦。茶亭街改造,為將兩側仿古的街景顯露出來,行道樹選擇桂花樹。桂花樹生長比較慢,幾乎屬于“盆景樹種”,二三十年也難以形成樹蔭。金山大道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一些路段行道樹比較稀疏、矮小,也是為了讓街景更加通透。
三、人為破壞。不少路邊的商家,為了使自家店的招牌不被遮擋,用各種手段毀樹。
四、臺風倒樹。福州是臺風多發城市,每年都有好幾個臺風,都要刮倒很多行道樹,有些沒有補種。
另外,原先福州多種大葉榕和小葉榕等,生長快,樹冠大,綠蔭多。而這兩年行道樹所選的樹種,多是生長慢難以形成樹冠的樹種,比如北大路的廣玉蘭,基本上屬“袖珍樹種”,生長極慢,七八年了,樹干直徑還不到10厘米,樹冠更小。
盛夏里的榕城急盼著綠蔭,在綠蔭越來越被蠶食的福州,我們需要的是密植樹,種大樹。有時,身邊的樹木無法避免移植的命運,但只要我們始終抱著“密種樹,種大樹”的觀念,綠蔭永遠不會走遠。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