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廈門三大癥結使堵車成常態 道路與交通管理存漏洞
http://www.caoliu14.com?2013-07-30 16:50? 王元暉?來源:廈門日報
我來說兩句
【癥結2】“智能化”并非萬能
一位來廈旅游的朋友曾告訴記者,據他的觀察,廈門的交通管理在全國有兩“最”——暗藏的探頭最多,路面執勤的交警最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年廈門在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上的努力與成就。
事實上,直至今日,“智能化”還是廈門的交警部門最引以為豪的地方。早在2008年,我市就在全國率先推出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彩信服務平臺,司機發生小事故后只要發送手機彩信便可撤離現場。很快,“聰明紅綠燈”、車輛二次過街、事故處置微信平臺等一系列打上“全國第一”標簽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陸續上線。
這些在推出時足夠吸引眼球的新舉措,如今對廈門道路交通狀況的改善到底帶來了多少實效?今天,交警部門的回答,明顯比發布這些“新事物”的時候“低調”得多。
從今年1月開始,在廈門開車遇到輕微事故,利用手機上安裝的指定軟件,拍下事故照片并發送給警方即可簡易處理,簡稱“事故拍拍”。昨天,交警也坦言,截至目前,使用這種“高科技”的市民“少得可憐”,當初讓其扭轉島內道路擁堵狀況的指望已成泡影。
相關統計數據,至今還讓交警部門尷尬——目前,引發廈門道路擁堵的,七成以上還是這些“小事故”。記者近日在調查中注意到,廈門的很多司機都有一個共同的聲音——“智能化”并非萬能的,在道路出現擁堵前,希望更多地在路上看到交警(非協警)的身影,而不是在發生事故后“姍姍來遲”。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