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了名不副實的“愛心支教”,7月11日10時,安慶市樅陽縣后方鄉,大二女生晏子(化名)拖著行李離開了藍天幼兒園。唯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那些孩子,“是我們這些‘省城專業老師’招攬他們過來的,樸實的父母交了血汗錢。即便我走了,欺騙還在繼續。”(7月15日中安在線)
這名大學生所說的“欺騙”,究竟是一潭什么的渾水呢?一個月前,在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合肥學院等省城多所高校,一張張“愛心支教”的宣傳單悄然貼進校園。“愛心支教”很快匯集合肥近百名愛心大學生。經過合肥“狀元教育”中小學輔導中心的培訓,這些大孩子們熱情奔赴多地農村支教點,結果卻發現這完全是一場變了味的“愛心支教”。
愛心變味,首先是變在“支教”變成了“招生”。在積極熱情的大學生看來,他們下鄉,是為了支教,而事實上,他們這一群“省城來的專業教師”,不知不覺中,淪落為不良之輩欺騙當地百姓的王牌。支教點的一些負責人,以他們為幌子,假家訪之名,行欺騙之實,目的就是讓當地的百姓心甘情愿地掏出錢包,送自己的孩子到那些支教點接受培訓。畢竟,對于那些偏遠地區的農民來說,“省城來的專業教師”,還是很有誘惑力的。在望子成龍的心態之下,他們往往不惜砸鍋賣鐵。
這一變味,導致愛心支教,即使已經開展,那也是為了應付。明明是化學專業的老師,結果卻臨時客串物理的課程,讓支教老師感嘆,一些題目,自己都做不起來。但是,支教點卻能夠應對自如。因為,他們早就準備了所謂的“鴛鴦試卷”。所謂“鴛鴦試卷”,就是兩種難度不同的試卷。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讓他們發現孩子的差距,支教點先讓孩子完成難度極大的試卷。而等這些孩子接受培訓后,他們再拿出一套難度很小的試卷,讓家長感覺到,自家的孩子,在這些省城來的專業老師的指點之下,飛速進步。如此玩弄手段,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不過,他們的苦,是有收獲的,那就是,讓那些家長心甘情愿地奉送自己的血汗錢。
這樣的支教,是對當地百姓的傷害,也是對大學生愛心支教的傷害。然而,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樣的支教點,是如何生存的呢?明明沒有學生,支教點那么多的班級,是怎么成立的呢?誰在審核這些支教點的資質呢?這一些完全是掛狗頭賣頭肉的支教點,又是如何成功打進高校校園的呢?再往深層想一想,我們甚至為那些滿懷一腔愛心的大學生的安危而擔憂,讓那么單純的大學生去這種無良的支教點支教,豈不是以肉投餒虎?
大學生愛心支教,對于提升一些偏遠地區的教學水平,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這也鍛煉與提高了愛心支教的大學生們的能力。,即使僅僅是從弘揚愛心的角度出發,我們也應該大力支持。但是,眼下的支教,似乎多是處在自發的狀態甚至是失控的狀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變味的支教,傷害了大學生的愛心與熱情,而且,也淪為一些不良之輩的牟取暴利的手段。因此,我們再也不能等閑視之了。(范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