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論壇〕?
福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張學勇:
樹節俗新風? 過文明節日
?
福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節日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福州市利用傳統節日這一平臺載體,大力倡導文明過節,將傳承優秀文化、樹立節俗新風與建設文明城市有機融合,引導市民群眾過愛國節、文化節、仁愛節、節儉節、綠色節、傳承節。
一、弘揚民族精神,過愛國節
注重發揮傳統文化的感召力,以特色民俗活動為載體,傳遞鄉音鄉情,弘揚民族精神,在人們心頭烙上中華民族身份烙印,激發喚起人們愛國愛鄉之情。一方面,注重用民俗文化的形式把愛國主義潛移默化的滲透到群眾心中。每個傳統節日期間,都通過形式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強化群眾鄉土意識,增進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比如,春節、元宵突出福州民俗文化傳承和展示,從2008年開始連續舉辦的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每屆都推出數十項特色民俗活動,吸引300多萬名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與;清明節加強閩都清明文化普及宣傳,組織尋找閩都先賢遺蹤文化踏青、閩都詩文名篇誦讀等活動;端午節年年開展“歡樂端午,民俗游園”活動,午時茶、午時書等一系列閩都特色民俗活動和?包粽子等活動集中上演;中秋節常年舉辦中秋“擺塔”、“文化廟會”等活動;重陽節舉辦登高、喊山、描紙鳶等活動。這些活動讓廣大群眾在加深對傳統文化了解和認知的同時,也強化了“我是中國人,我熱愛我的文化,我熱愛我的國家”這一理念。另一方面,注重發揮僑鄉的資源優勢。福州周圍十邑(十個縣市)鄉音相連、風俗相通,既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又與寶島臺灣一衣帶水。活動中,我們注重發揮僑臺優勢,著力烘托“血濃于水”的思想情感。2011年起我們推出福州十邑春節聯歡晚會,開創了福州話春晚的歷史,并通過網絡向亞、歐、美、澳等近三十個國家和地區福州鄉親直播晚會盛況,在傳遞鄉音中凝聚愛國愛鄉之情。連續舉辦10屆的“兩馬同春鬧元宵”(“兩馬”代指福州馬尾與臺灣馬祖),在每年正月十五前,福州特制的花燈都會被直航送往馬祖,馬祖的花燈組團送到馬尾。五彩繽紛的花燈展示了兩岸共同及特有的民間習俗、信仰,加深了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感。2008年6月,“馬尾馬祖元宵節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涵養人文之風,過文化節
文化活動是傳統節日生活的顯著標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但能吸引市民群眾走出家門,遠離賭博等不良節日生活習慣,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涵養城市人文之風。為此,在傳統節日期間,我們精心組織了一系列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一是堅持常態化地開展各類“送文化”活動,把文化活動送到百姓家門口。從2000年6月起,我們創辦了“走進美的小區”品牌活動,10多年來,堅持以重要節日為節點,每月演出一場,把100多場文藝演出近千個節目送到社區、軍營、學校、農村等地,觀眾達到十余萬人次,讓群眾在自己的家門口就能看到高水準演出,并且親身參與其中。二是為市民開展文化休閑活動提供良好硬件條件。現在,福州市的博物館、科技館以及體育活動場所都陸續做到了免費開放,為傳統節日期間開展主題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傳統節日期間,我們重點做好這些場所的主題布展,壽山石展、名家書畫作品展等一系列文藝精品展演展覽吸引了不同年齡、階層的市民前來鑒賞,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認真做好福州數字青少年宮、各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免費開放服務工作,精心組織外來工子女“節日樂園”等活動,為青少年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活動場所。三是在弘揚讀書新風中打造學習型城市。堅持在每年重陽節左右組織經典誦讀、讀書交流會、名家下基層、圖書援助等“讀書月”系列活動。為更好地發動廣大市民參與活動,我們開展了十大“書香人家”和十大“讀書明星”評選活動,廣泛征集福州家庭和個人獨特的讀書經歷、感人故事,從數百名候選人中評選出十大“書香人家”和十大“讀書明星”,讓一戶戶詩禮傳家的書香人家、一個個學有所成的讀書明星,成為引領市民讀書熱潮的榜樣。
三、培育慈善理念,過仁愛節
堅持把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弘揚仁愛理念和志愿精神,使關愛弱勢群體的慈善愛心行動蔚然成風。一是關愛弱勢群體的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多樣。在春節前開展“快樂回家——新福州人免費包機返鄉”、千名志愿者服務春運等惠民活動,有效緩解外來務工人員回家難現象。在中秋、清明、重陽等傳統佳節期間,舉辦“新福州人看福州”活動,邀請組織外來務工人員免費逛西湖、三坊七巷等福州知名景點。舉辦拗九節敬老孝老志愿服務,為空巢老人、孤困老人等送去“拗九粥”和愛心服務,為他們解決了一大批實際困難。二是群眾主動參與愛心活動的熱情逐步高漲。隨著福州市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和社會志愿服務氛圍的日益濃厚,文明過節志愿服務隊伍逐漸壯大,我們開展的“守護孤困老人志愿服務行動”等愛心活動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今年春節,1800多名愛心市民及社區志愿者踴躍報名參與“陪空巢老人過個熱鬧年”活動,活動結束后,320多名市民自愿與老人們“結對子”,讓老人們切實體會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三是愛心企業成為社會慈善活動中堅力量。多年來,一大批企業把參與傳統節日期間的愛心活動與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結合起來,積極奉獻愛心,弘揚慈善精神。蘇寧電器、永輝超市等商家們利用傳統節日,積極開展慈善救助工程,發放救濟金近千萬元,救助人數近萬人,樹立了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四、引導理性消費,過節儉節
針對過去節日期間吃喝浪費等,我們按照中央文明辦的部署要求,廣泛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大力宣傳節儉惜福文明理念,引導市民群眾理性消費、杜絕浪費,以節儉涵養高尚德行。目前,“文明餐桌”已在全市1000多家中型以上酒樓賓館以及機關、學校食堂全面鋪開。商家們積極配合主動參與,推出了“光盤獎勵”、“半份半價”等規定。群眾參與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在我們組織的“文明餐桌——我們的年夜飯”主題網絡評選活動中,人們爭相在微博上上傳“文明餐桌照”和“年夜飯菜單”參加評選比賽。許多市民為此還重拾在家做年夜飯的傳統,家人同做年夜飯,樂享團圓情。據統計,僅今年春節、元宵節期間,浪費現象比往年減少約80%,餐廚垃圾同比減少55%,節約用餐、文明用餐、健康用餐的良好風尚在全市蔚然成風。同時,鼓勵引導人們將節儉所得用于慈善愛心事業,盛輝物流集團等知名龍頭企業帶頭節儉操辦年終尾牙宴,將節儉所得的百萬元作為善款,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外來務工人員等困難群體購置月餅、衣物、年貨等過節必備物品。節儉養德、關愛他人在福州不僅是一個口號、一種概念,而是變成人們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
五、提高環保意識,過綠色節
多年來,我們綜合運用多種宣傳教育手段,大力傳播低碳環保理念,潛移默化地凝聚綠色過節的共識,促進市民群眾樹立關愛自然的文明意識。一是倡導不放少放煙花爆竹。近年來,市民環保意識有效提升,福州地區煙花爆竹燃放量大大降低。今年春節,以煙花爆竹廢渣為主的除夕夜垃圾減少了500余噸,許多市民還以點放電子鞭炮替代實物鞭炮等方式,在營造節日氛圍的同時減少空氣污染。二是倡導低碳循環理念。傳統節日期間是市民走親訪友互贈禮品的高峰期,為減少污染,我們大力倡導推廣簡易包裝、垃圾分類和廢品回收利用等做法,得到市民群眾和廣大商家的理解響應。民間自發組織起豐富多彩的回收再利用活動。三是倡導綠色文明出行。我們充分發揮福州優越的生態環境優勢,凸顯文化、溫泉、生態三大特色,推出19條節日旅游精品線路,興起了植樹游、生態游、親子游等出行熱潮,并在各景區全面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勸導。據統計,今年福州春節黃金周共接待游客102.13萬人次,同比增長16%,但景區垃圾比去年減少了30%,人們在親近自然美景中真正養成了關愛自然的文明理念。
六、吸引未成年人參與,過傳承節
福州市在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中,始終注重突出未成年人廣泛參與,積極探索未成年人參加活動的新途徑,讓青少年更好地繼承民族文化血脈,弘揚傳統文化。一是精心組織傳統節假日非遺文化活動進校園,推動學校與市、縣(市)區群藝館(文化館)等相關部門簽訂傳承活動協議,組織文藝院團以及非遺傳承人走進全市中小學校,為孩子們上演閩劇、伬唱、福州評話、福州方言歌曲演唱等演出,指導教授花燈制作技藝、軟木畫制作、香店拳拳法等,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家鄉的特色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二是運用網絡等形式,充分發揮福州市數字青少年宮作用,積極創新青少年參與節日活動的方式,連續六年推出重陽節、拗九節感恩教育網頁,開展真情感恩書信大賽、感言征集等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活動。三是結合倡導綠色過節、節儉過節,在廣大中小學校開展各類廢物再利用動手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學會甄別和收集可循環使用的廢棄物,動手制作創意手工藝品和元宵花燈等節俗用品,并在基層社區進行巡回展覽,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加強策劃、創新方式、擴大參與,進一步深入推動文明過節,讓一個個節日成為串起福州文明城市建設和市民道德素質提升的美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