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漁女服飾
在黃晨的工作室,記者看到陳列柜上展示出不少純手工縫制的蟳埔女服飾,這些原生態的蟳埔女服飾別具風情,上衣斜襟掩胸的右衽衣,布紐扣,簡樸寬松,以青、藍為主調,褲子是黑色寬褲筒,大約一尺,褲頭比腰圍大半尺,多用白、藍兩色。
采訪中,記者一直對它的傳統造型、款式比較好奇,為什么“大裾衫”以寬大為主,仔細探究后,才發現這類服飾的形成與當地的生產勞作密不可分。在漁業生產過程中,動作幅度都比較大,而衣褲寬大舒適就顯得非常必要。
據黃師傅介紹,蟳埔女的服裝乍一看是夸張單調,實則是突出實用性。過去,為方便勞動需要,服裝大多簡樸寬松,上衣的肩、臂、胸、腰的尺度力求與身體相協調,但衣袖均比惠安女長,穿在身上既顯示出柔和的曲線,又不失女性苗條與豐滿。色調以淺淡的自然色為基調,上衣為青、藍色調與碧海、藍天、青山綠水融為一體,顯示出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氛圍。黑色的褲子,顯示其穩重,寬筒褲,也是便于勞作需要,在海灘上勞動,卷起褲筒既不弄濕褲子,挑擔行走又輕松自如。而一整天在海邊勞作,海灘上又無遮無掩,男女混雜,只要挽起褲筒就可“方便”,這也是出于保護身體的需要,方便討海勞作。
在那個布料緊缺的年代,為了讓衣物耐風化日曬和海水侵蝕,蟳埔女的服飾,還曾一度流行用荔枝樹皮薰汁染成紫紅色做上衣,這種上衣適合漁民勞動需要,不易被漁網纏住,不怕海水打濕,也不易臟。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蟳埔女服飾與福建東南沿海的漁女服飾同樣是受海洋文化和歷史傳統影響,服飾款式相似,不同的是由于氣候、風俗等因素,衣服的長短、裝飾細節大相徑庭。值得一提的是,蟳埔女服飾和惠安女服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既兼顧美觀又便于在海水中勞作。
學界總結惠安女服飾具有“封建頭、民族肚”的特點,蟳埔女服飾則是“民族頭、封建肚”。但蟳埔女奇特的頭飾、服飾和不飾雕飾的漁女原生狀態,又充分展現了蟳埔姑娘質樸、勤勞的特色風貌。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