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離家照看兒孫 他們成了“老漂族”感到孤獨 2013-07-18 09:20?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一份網絡調查顯示,74%的網友身邊有這樣的“老漂族”。 |
【調查】 79%的“老漂”感到孤獨 曾有人對300名“老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5%的老人認為子女對他們的重視不夠,42%的老人對家庭生活不滿意,79%的老人感覺很孤獨。此外,65%的老人“在家獨處”打發閑余時間。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50%的老人選擇憋在心里不說。 對“老漂族”來說,離開家鄉的最大損失,是與原來的環境脫離。調查報告顯示:“沒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認為是“老漂族”最大的煩惱。 【專家看法】 多關心“老漂族”的精神需求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學者認為,“老漂族”的出現是由于中國人濃厚的家庭觀念,和子女及孫子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讓很多老人甘愿背井離鄉,來到陌生城市生活。這也是當下中國經濟建設快節奏的一個階段性現象。 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4.8億,占總人口的34.1%,這意味著平均每3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家庭結構將呈現典型的“421”結構。相關數據說明,隨著人口流動和城市化發展,“老漂族”所占比例將越來越大。 子女應多陪陪老人 “既然有‘育兒假’,也可以有‘孝老假’。”華僑大學MPA教育中心副主任侯志陽博士認為,“老漂族”產生孤寂感,是因為子女忙于工作,抽不出時間陪伴。“用人單位應該給員工提供盡孝的福利,讓員工一個月抽出一兩天陪父母。” “以前是經濟供養為主、精神交流為輔;現在是精神保障為主,經濟供養并重。”侯志陽認為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不再停留在物質層面,“老漂族”需要更多的精神慰藉。他表示,在“老漂族”問題上,除了政府部門要重視孝文化宣傳,社區老年公共服務要跟上外,子女應主動幫助父母融入新環境,多跟老人聊天,陪同老人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以減輕老人的孤寂感。 【名詞解釋】 年邁的他們離開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城里有兒子兒媳或女兒女婿,還有寶貝孫子,含飴弄孫成了他們的新工作。他們雖享受天倫之樂,卻也承受孤獨和煩惱。這些為照顧第三代而遠離家鄉、來到陌生城市的父母,被稱為“老漂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