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心”力量
?
福州大學里的“酒干倘賣無”
一個下午的時間,這些環保志愿者大概走訪了180多間宿舍。帶去的幾個大號編織袋也裝滿了。這些實干的90后大學生,讓我這個老江湖不竟有些刮目相看。回收結束后,一位小帥哥借來了一輛三輪車準備運廢品出去賣。這陣勢不經讓我想到了那首閩南語老歌“酒干倘賣無”,車子的輪胎有一邊漏氣了,小男生騎著有些吃力,幾個人在后面推著,大概走了十幾公里才到廢品站賣掉。其實,在學校里也有可以變賣的地方。細心的志愿者前后對比發現,外面的廢品站比學校里的回收價高出1塊多。也就是為了這1塊多,他們堅持托著廢品多走十幾公里的路!
志愿者們說:“起初成立隊伍的目的只是改善校園環境”,后來從一間名為“簡單助學”的民間公益組織得到啟發。他們意識到:雖然是沒有收入的群體,但是他們的志愿活動一樣可以服務身邊的人。就這樣,志愿者將在每次回收廢品的同時開始向同學們普及他們“簡單助學”的理念。一名江蘇的小女孩在簡單助學的陪伴下,走過了數年。但是,在面臨最重要的高三時卻選擇了輟學。這件事引起了志愿者們的深思,除了給孩子們經濟上的幫助,是否該給他們更多精神上的鼓勵。
在“簡單助學”這個項目逐漸成熟后,志愿者又將工作重心轉回了環保上。每次回收的廢品不但數量龐大而且種類繁多,只是將他們簡單的分類并沒有實現環境保護的真正目的。有著專業學科背景的志愿者們開始攻克這道“如何變廢為寶”的大難題!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