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大紅袍作為福建省文化產業中從事旅游演藝的龍頭企業,成立三周年以來,得到了高速、健康的發展,已經形成以演出為主體的多棲發展模式。印象大紅袍在弘揚武夷茶文化的同時,拉動武夷山旅游業發展,促進武夷山旅游檔次提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與此同時,印象大紅袍積極履行社會義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長期以來致力于推進各種公益事業,陸續開展了義務支教、為流浪漢送溫暖、資助貧困學生、資助殘障福利院等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在公演三周年之際,印象大紅袍企業將目光投向武夷山市最偏遠的鄉鎮——嵐谷鄉。在嵐谷,當地三分之二的青壯年以外出務工為生,造成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孩子。據了解,嵐谷鄉目前共有小學生483人,其中留守兒童60人,分布在嵐谷中心小學、黎口希望小學和橫墩教學點。此外嵐谷中心小學還有96名寄宿生,年齡最小不到10歲,離家最遠的有20多公里。孩子們從小就離開父母,在學校獨自承擔學習和生活起居,從淘米蒸飯到洗衣洗碗,他們將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
在眾多留守兒童中,嵐谷中心小學三年級的黃夏薇算是當地的小名人,她的父親在六年前就沓無音信,母親改嫁后又常年在外打工。現在小夏薇和外婆一起生活在距離學校十里外的客溪村,外婆每天都會花上四個多小時往返學校接送。令人欣慰的是小夏薇除了性格有些內向,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曾多次獲得校、鄉、市的表彰。此外嵐谷中學衷琴姐弟的遭遇,更是讓人心疼,三年前父母的突然相繼去世,讓這對姐弟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和奶奶生活的他們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受到嚴重打擊的幼弟一度患上失語癥。幸好在當地政府、學校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們的生活才逐漸走上正軌。據老師介紹,當地許多留守兒童不僅父母常年不在身邊,而且家庭經濟也相對困難。許多學生的家都還是泥瓦房,家里基本上都沒有家電設備。雖然這里的生活條件如此艱苦,但是孩子們傳遞出來的是堅強、樂觀、獨立的生活態度,他們就像嵐谷漫山遍野的紫云英一樣勇敢地綻放。當然,他們也和普通孩子一樣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傾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他們的童年。
在印象大紅袍一個小時的慰問演出中,六十多名舞蹈演員,用文化企業特有的方式為廣大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整個演出過程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其中為本次演出精心編排的情景劇《遠山的呼喚》和音詩畫《留守春天的孩子》,引起現場師生的強烈共鳴。《遠山的呼喚》通過演員還原再現的形式,將留守兒童呼喚父母,渴望關愛的情感表現淋漓盡致。劇中講道:我已經三年沒看到你了,連你的模樣我都記不清,上星期學校又開了家長會,每當這時,我就感到我是個沒有媽的孩子……。孩子們在節目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身影,平常不敢講,不敢說的心里話,大哥哥大姐姐都幫他們講了出來。除了精彩的節目,印象大紅袍還為孩子們帶來了學習和生活用品。在這次慰問演出中有兩位自來嵐谷的舞蹈演員,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這次回鄉演出,他們深刻地感受到留守兒童內心的孤獨和對完整家庭的渴望。在他們二人的帶動下,舞蹈演員們主動和現場的所有留守兒童結對子,大家表示將來會給這些孩子帶去更多的幫助和關愛。
在看完慰問演出后,嵐谷中心小學的衷校長表示,印象大紅袍的慰問演出不僅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而且帶動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借這股東風,目前學校對留守兒童投入了專項資金,五月份學校將會舉辦留守兒童關愛月活動。作為本次活動的發起人,印象大紅袍公司總經理鄭彬表示,印象大紅袍將繼續深入開展公益慈善事業,借助印象大紅袍的產業魅力,在提升武夷山旅游品質的同時,帶動當地相關產業,推動經濟發展,為當地群眾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得當地農民愿意留下來,共享旅游發展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