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達州市郊蓮花湖景區,吳波、陳敏等4人到此玩耍。不料,陳敏和另外一名女伴不慎墜湖,在遠處游泳的吳波曾潛水救援。他稱,當時在水中抓住了其中一名女子的手,因太重無法將其救起,他為求自保于是放手......(摘自騰訊網)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的是一個善字:“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講的就是人性和行為。強調待人處事,心存善良。善心加善行,才是完美。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善良。當上述媒體報道中的男子28歲的吳波面對記者時陷入深深的自責。每當想起自己的放手,朋友瞬間沉入水中……事后自感愧疚的他同死者家屬協議賠償5萬元。雖然小伙子的救人善行沒有得以成功,但小伙子的行為還是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法國作家雨果也曾說過:“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于偉大的人。”善良,會讓我們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善意的詮釋去解讀他人,而讓自己變得寬容。相逢一笑,真誠面對。善良的人見到的總是人心深處最清澈的水,因此能減少許多怨懟和哀嘆,避免許多無謂的爭吵和打斗,增添許多美麗的心情和樂趣,從而也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創造出美麗的整體環境。只要你善良地對待了人,就一定會得到他人的真誠相待。在單位、在社會、在家庭,大家坦誠相處,與人為善,生活才會能安寧和諧、社會才能文明進步。
“碰瓷”一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在電視、報紙上經常能看見關于“碰瓷”的報道,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到一絲悲涼,在當今這個物質化的社會里,人們的善心與善行有時會被金錢所吞噬。做好事為什么難?難就難在有時做了好事還要冒著被人誤解的風險,弄不好自己受委屈,甚至被人“倒打一耙”。說怪不怪,社會上出現這種“好心不得好報”的事例并非個案:南京小伙彭宇曾因攙扶一位摔倒的老太太,最終被老太太及其家人認做撞人者告上法庭;江蘇淮安一位賣豆餅的老太撿到1700元錢交給失主后,失主竟稱少了6500元,并將老太告上法庭要求賠償……這些事件的一一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反映出社會道德水平滑坡的現狀。是什么讓人失去了善心與善行?是眼前的利益迷惑了心靈,人從而變得貪婪與虛偽。原本出手相助的沖動也被殘酷的現實所扼殺,熱情的眼睛里不再燃燒著希望的火焰,取而代之的是無情的冷漠。原本善良的人們逐漸變得麻木起來,除了自己,對不相關的人或事都可以無須在意。可是,這樣下去,怎么會有和諧的社會,社會的文明發展步伐如何能前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6-06龍文區開展“日行一善,善行一生”主題隊會
- 2013-03-26讓善行之星照亮城市
- 2013-02-04群眾自發組建公益組織 善行不分大小盡心盡力就好
- 2012-12-16土生土長的閩東人藍家勇 用善行鋪就愛心人生
- 2012-12-14善行感動美籍華人 微博尋找"我回國最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