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發布《自然人失信懲戒辦法(試行)》,對個人失信行為根據嚴重程度進行懲戒,最嚴重的懲戒包括禁止參與評先評優、禁止報考公務員、限制貸款等。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實信用是我們為人處事應該遵守的一個基本原則,反對不講信用,夸夸其談的失信者。在古代就有關于誠實守信的典故,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后一定來報答她。后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漂母。一個小典故折射了做人要講究誠信,遵守信用才能走天下。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做人的一種基本品質,處事的一種行為規范。一個人如果失信會帶來很大危害,眾所周知,《狼來了》的故事,這個寓言故事之所以在民間廣泛流傳,以至家喻戶曉,成為了培養孩子誠實無欺道德觀念的啟蒙故事之一,就在于通過簡單故事說明深刻道理,即:撒謊的人會帶來嚴重危害,失信的人最終會自食其果。通過《狼來了》這個故事警示人們:一個人不能隨便喪失信用,遵守信用不是一件小事情,失信有可能帶來致命的危害。
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誠信這個基本道德品質,都非常愿意同有誠信的人打交道,無論是我們的人際交往還是經濟活動中守信是第一要義。隨著社會發展,不守信的人或者事件也頻繁發生,比如早些年三鹿奶粉事件,失信的背后讓我們明白如果講誠信重道德,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才能長久生存下去,如果為追逐高額利潤而背信棄義,那么將會失去信譽,受到法律制裁。
守信是人生為人處事的精妙箴言,失信是沒有道德的殘缺人,不會在社會有立足的一席之地。筆者認為,江蘇發布《自然人失信懲戒辦法(試行)》,對個人失信行為根據嚴重程度進行懲戒,最嚴重的懲戒包括禁止參與評先評優、禁止報考公務員、限制貸款等。這種做法很具有拘束力,在社會進步的今天,對于那些缺乏信用的人或單位也是一種很好的啟迪,在構建和諧小康社會過程中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誠信,誠實守信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李海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7-09做謙恭有禮的中國人 恪守誠信是人生最寶貴財富
- 2013-07-09恪守誠信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 2013-07-03福建將建公務員誠信檔案 福州廈門泉州開展試點
- 2013-07-01武平縣開展"爭當誠信之星"主題活動
- 2013-06-30霞浦32名學生獲評“誠信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