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3日訊(通訊員 陳立娟 徐淵和)在漳浦培智學校,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優美旋律的音樂對他們而言不過是傳說中的神話,但是,他們卻能用靈動的手腳演繹出精彩的音樂律動,在這奇跡的背后是他們的"編外"老師柯文惠8年來默默無聞的付出。
這些天,培智學校的孩子們正在排練舞蹈《剪紙人》。柯文惠是該節目的編舞,她每天都會到這里帶著孩子們一起排練。
2005年受朋友委托,柯文惠頭一回走進培智學校教聾啞孩子舞蹈,面對一群有耳聽不到、有嘴說不出的天真孩子們,柯文惠的心再也放不下了。
柯文惠:我覺得他們需要更多幫助,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希望通過我這種幫助,樹立他們的自信。
就這樣,柯文惠成了這群孩子們的"編外"舞蹈老師。剛開始,學校派專職老師當柯文惠手語翻譯,但是三者之間很難形成默契,有時一個非常簡單的舞蹈動作練一個下午還不行。但這并沒有難倒柯文惠,她開始向培智學校老師學習手語,結合舞蹈的肢體語言和孩子們嘗試交流。
柯文惠:配合的老師都戲稱我有自己的"柯氏手語",一段時間后他們就習慣我比的方式,我比什么手勢,他們就知道我要叫他們做什么。
語言關闖過了,如何讓沒有聽過音樂的孩子們體會音樂律動又成了一大難題。為了讓聾啞學生感知音樂節奏的強弱,柯文惠獨創教學方式,她通過口型和手上動作的變化,讓聾啞學生體會舞蹈動作的快慢、強弱、輕重和力度大小的變化,她還通過跺腳震動地板傳遞到孩子們腳心,讓孩子感受音樂節奏。
柯文惠:內心情緒的東西,他們比較難以表演,因為他們聽不到音樂,受不到音樂情緒的影響,所以這時候我們要花很多時間去引導他,往這個情緒來表演。
有時為了能讓他們感受到舞蹈所表達的情感,柯文惠要查閱大量的視頻資料,通過視頻來向孩子們詮釋一個舞蹈動作傳遞的情感信息。
8年來,這群聾啞兒童在柯文惠的耐心指導下,屢屢斬獲省市級舞蹈大獎,收獲自信和美麗。柯文惠灑下汗水付出努力,終于得到心理回報。可她從來沒有拿過學校的一分工資、一份補貼,她還把舞蹈節目獲獎的獎金捐獻給學校,并自費為學校的舞蹈廳鋪上地毯、裝上把桿和鏡子。
柯文惠:我覺得現在跟他們已經完全融為一體了,只要我能做到的,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