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盡孝典故
孝子渡臺尋父 留“孝子釘”傳奇
清道光年間,南安一孝子姓蕭,自小家境清貧,其父親為養家糊口遠赴臺灣,此后多年杳無音信。該孝子當時雖年幼,卻思親心切,便同母親渡海到臺灣尋父。
當時清廷在北港置水陸訊兵防止偷渡,母子為了順利到臺,便下船涉水。不料,卻被急流卷散,蕭孝子幸由漁夫救回。一天,孝子隨漁夫上北港查尋父母消息時,聽說當地朝天宮天上圣母靈驗,便進香跪拜,虔誠禱告說:“圣母如肯庇佑尋得父母,鐵釘則能貫入石中。”隨后,他便在殿前石階上釘一鐵釘,不料易彎曲的鐵釘,竟輕易沒入堅硬青石之中,人人稱奇,稱為“孝子釘”。
不久,當地一位花生油行主人,被蕭孝子的孝心感動,特意雇用他,以便他在本地尋親。此后,在兩位商人的幫助下,孝子終于找到父母二人,于是一家三口得以重逢團聚,恍然如夢,悲喜交集。
港商擠時間回泉 為老人擦身洗手腳
上世紀70年代,泉州商人駱志鴻的事業已做得很大,相伴而來的是個人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但不管多忙,家鄉父母及祖母都是他永遠的牽掛,除了托人帶禮品外,他幾乎是擠著時間往家里跑。
一年祖母病危,他把工作盡數交由他人,回家伺候。為了防止祖母患褥瘡,他干脆睡在祖母床邊,定時為祖母擦身、洗手腳、剪指甲、倒馬桶。后來,父親病重,此時由于事業變故,他雖不能服侍在側,但一天兩三通電話從香港打到家中詢問病情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而在他的堅持努力下,生命垂危的父親又繼續生存了五年多。
父親去世后,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家鄉的特困孤寡老人和年老親友,為他們購置電視機和活動器材,捐贈活動經費,在家鄉建設休閑場所,豐富老人活動場地。
為盡孝老母親 放棄出國定居
上世紀70年代,如果讓你定居新加坡你愿意嗎?恐怕很多人趨之若鶩,但對晉江人楊典章和劉麗琴來說,還有比出國定居更要緊的事,那就是照顧他們的老母親。
1962年,劉麗琴嫁給婆婆王亞插的四兒子楊典章。王老太家中幾個兒子都在國外經商,1976年,王老太在新加坡定居的兩個兒子,寫信動員王老太和楊典章一家人移居新加坡。但因王老太堅持要留守晉江老家頤養天年。楊典章夫婦考慮再三,最終放棄了出國定居機會,留在晉江王老太身邊陪伴老人、照顧老人,這一照顧就長達40多年。劉麗琴說:“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從來沒有后悔過當初的決定。老人家要是沒有親人的陪伴,即使物質豐厚,生活也會是孤獨的。”
退休后,劉麗琴還給婆婆訂購新鮮的牛奶,做松軟的食品,閑暇時常陪她散步、聊天。附近的居民都笑稱她訂的牛奶是“孝心牌”的。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