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7日電 題:追記吳永恒:30載拉美人生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記者:闞楓
在墨西哥有著廣泛影響的《宏觀經濟》雜志今年4月的這一期有點特殊。這本65頁的雜志在最后用了7個版面,刊文哀悼一個中國記者的離世。
“吳永恒是一位為中墨、中拉友誼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戰士。他為此貢獻出自己生活、親友乃至一切。”《宏觀經濟》雜志社總編拉斯卡諾這樣評價這位已逝中國老友。
吳永恒,1944年出生,19歲到古巴留學,長期擔任新華社駐拉美記者,2004年退休后,主持中國外文局今日中國雜志社拉美分社直到2013年3月18日因病去世。
拉斯卡諾的評價并不夸張,一段68年的生命里程,吳永恒用近30年的時間在拉美“報道中國”。
分社長身上的“多重角色”
3月24日,在墨西哥城舉行的吳永恒追悼會上,墨西哥現總統和前總統送來了花圈,出席者超過200人。中國駐墨西哥大使曾鋼說,吳永恒以自己的方式,為維護中墨兩國關系做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
對于兩個國家的關系做出貢獻,一位駐外記者所能采用的方式,首先自然是在兩個國家間傳遞信息。而獲得兩國政府如此高評價的吳永恒,他“自己的方式”只不過是把這份對外傳播的工作做得精益求精。
2003年中國外文局實施外宣期刊“本土化”戰略,力圖所辦期刊思維更貼近受眾,選題貼近當地輿情,使刊物更有時效性和針對性。2004年已從新華社退休的吳永恒“發揮余熱”,受邀擔任今日中國拉美分社社長,年過六旬的他再度掛帥奔赴墨西哥,探索這本雜志在拉美的“真正落地”,這一干就是八年。
在同事口中,無論長幼,吳永恒都被他們稱為“老吳”。工作中的老吳雖然是分社社長,但是因為分社人手不夠,他往往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他到了以后,沒有休息過一天。他好像感覺自己開始得太晚了,所以從來到的第一刻就全情投入。” 這是拉美分社墨西哥籍雇員賽迪略對于八年前老吳到崗第一天的回憶。
小到每周的例會,大到年度工作目標,長期從事外宣工作的老吳到墨西哥工作后,首先為分社“本土化”辦刊完成建章立制的工作。此后,為了拓展傳播范圍,深諳拉美地區間文化差異的老吳,還成功推動雜志在秘魯設立代表處,讓雜志在拉美的“本土化”工程形成“北墨南秘”的格局。
但是,在身邊同事的眼中,除了這些宏大的規制和謀劃,老吳的日常工作還做了很多本不應由他完成的工作。每天收集當地刊物借鑒選題策劃角度,去遠在郊區的印刷廠查看印刷質量,給分社每一份文件資料進行編號整理,親自接送并全程陪同國內來訪的同事……
跟隨老吳工作八年的賽迪略說,老吳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推廣雜志,與讀者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分社接到的展會邀請,老吳差不多全勤出席,而且親自接待訂戶、接受采訪,做所有可以增加雜志影響力的工作。
既是分社社長,同時也是記者、發行、行政、財務、后勤、司機等等,在同事的腦海里,老吳在工作中的形象很難用一個固定的詞匯標簽。
“在墨西哥的文化里,雇員只做自己認為份內的事情,他們下班就要走的,為了省錢,身為社長的老吳往往還要自己去給雜志打包,甚至當搬運工去運送雜志。”和老吳共事多年的《今日中國》西文版主編李五洲這樣回憶自己的老戰友。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