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歲月嬗變,書香安在?——探訪建陽書坊文化古街
http://www.caoliu14.com?2013-06-30 23:25? ?來源:閩北日報
我來說兩句
書坊白塔
白塔山,沐浴文化春光
塔,多數是古邑的標志。在書坊東面的復舟山上,聳立著一座白色古塔。鄉村何以建塔?
沿著新砌磴道拾級上山,讀塔基上的文字,注明此塔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塔高15米,塔身為樓中式空心結構。歷250余年,間或損毀修葺。近年來,鄉政府出資加固重修,在塔身安裝“LED”夜景裝置,在復舟山新建了觀景臺、景觀亭、半山亭、百花園、停車場等,組合成偌大一片新景觀,取名“崇化公園”。新辟上山、下山兩條石砌路徑,有青石卷式雕刻簡介歷代刻書家傳略,陳列路旁。人們一路讀來,一長串名錄就像站在堂號門口迎接客商一樣,他們個個臉掛喜色,為路人講述了一段當年創業書坊的艱難與歡欣:慶元間,刻印《史記》130卷,為打造“建本之最精者”,精研刀法,有人為獨創“凌角峭厲”贏得聲譽;乾道七年,刻印《史記集解索隱》130卷,為打造“宋本之絕佳者”,有人在“刻工勁秀”下苦工;紹熙間,刻印《禮記注》、《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春秋谷梁經傳》三種,為追求“宋刻之上駟”,達到“字劃端謹,楮墨精妙”,有人身上掉了幾斤肉;還有人刊刻醫經典籍,早在嘉靖年間就被日本人視為寶貝仿效翻刻……
書坊刻書家有一個非常可貴的共同點,視精品為立業之本,追求畢生不遺余力,而對刻印無數經典古籍,為華夏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作出重要貢獻的業績,卻看得很淡。要不是當今學者檢索浩瀚如海的建本,有幾位閩北人認識他們姓甚名誰?僅宋乾道以降至清初幾百年間,書坊刻書家燦若繁星,在他們的身上體現了書坊刻書人的品質:精品意識、創新意識、大文化意識。
巍然250多年的書坊白塔,見證了書坊的歷史變遷,也見證了古街沐浴文化春光后萌發的生機。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