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上的”與“看好的”
對于暑期工,從事企業管理多年的邱先生有些“看不上”。其認為,暑期工工作的時間比較短,只有兩個月時間,有的學生可能做一個半月就不做了。而對于企業員工來說,這時間可能剛夠“熟悉”工作崗位,“剛對工作有點熟悉就走了,這樣人事管理成本比較大。”而另一方面,邱先生覺得,暑期工多是些學生,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和工作技能,工作效率會較低,所以他說“企業如果用工不緊缺的話,招暑期工就會有些不劃算。”
或許也正是因為此,一些學生在求職時會有意無意地隱瞞自己“暑期工”的身份。
在網絡上,記者注意到,一篇“如何成功獲得一份暑期工”的帖子近期被許多網友轉發,該帖子作者建議學生在求職時,不要以“暑期工”的身份去求職,而以正常求職者的身份去求職,等要離職時再提前寫辭職申請即可。
對于此,有企業人士認為,這種“經驗”還是有一定實用性。單就求職成功率來說,已經畢業的學生自然會比尚未畢業的學生高,但該人士更傾向于“坦誠相告”。在他看來,學生做暑期工也有讓人“看好的”的地方。一方面,雖然暑期工工作效率較低,但其工資成本也普遍較低,對于一些暑期急需人手的企業來說,暑期工是很好的用工補充。另一方面,做暑期工多是學生,有激情,“可塑性”強,容易培養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如果培養得好的話,暑期工以后就可能成為企業的正式工,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打暑期工便是一種“實習”,在企業工作的順心、滿意,以后畢業后自然也愿意“返回”該企業。
暑期鍛煉不僅是賺學費
在與一些準備打暑期工的學生交流中,記者注意到,今年學生大都謀求工作環境較好、管理較規范的企業,對于一些小企業中的崗位并不大愿意接受。不過,至于打暑期工的目的,學生們表示多是為了“鍛煉自己”和“賺點學費”,希望能通過暑期工作來積累一些社會經驗。
對于“是否愿意讓孩子去打暑期工”,記者也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他們對此多表示支持,認為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多讓孩子接觸一些社會生活,多些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和就業。不過也有一些市民認為,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并不適合去打暑期工。其中,葉先生認為,年齡小的孩子畢竟沒有社會閱歷,如果讓其去陌生的環境中打暑期工,家長一般會擔心。而對于一些大學生,葉先生則建議,最好是找與所學專業相對口的崗位比較好,這樣有助于發揮自己所學,并鞏固和強化所學的專業知識,而對于即將畢業或者已經畢業的大學生,找暑期工應注重于自己以后要發展的方向。
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
針對暑期工市場的升溫,我市工商部門近期發布警示,提醒學生在求職時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注意甄別招聘信息,不要輕信他人待遇豐厚的許諾,對招工方提出的收取押金、保證金等費用不要輕易相信,更要謹防陷入“傳銷”陷阱(詳見本報28日相關報道)。而近年來,記者在采訪中也遇到一些打暑期工遇騙或者工資被拖欠之類的現象。比如去年,一名四川籍剛考上大學的女生在石獅打暑期工,到九月份向工廠辭職要求結算工資時遭遇廠方拒絕。廠方認為未事先申明是打暑期工,而且臨時要求辭職影響生產。后經協調,此事得以圓滿解決。另外一例則是在求職時輕信小廣告上的內容而受騙的。針對這些現象,有關人士建議學生在做暑期工時,應與用工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協議。這樣一旦遭遇克扣薪酬、被要求變相加班及其他勞資糾紛時,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