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
創新用地模式
提升集約化程度
伴隨著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廈門可用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已日益趨緊,廈門市始終堅持以加快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在節約集約用地內涵挖潛上下功夫,不斷創新土地利用模式和機制,積極探索土地深度開發和利用。
舉措1:
開發利用,提高效率
近年來,廈門市大力提高建設用地綜合利用效率,及時推出城市綜合體為土地減負,將商業、辦公、酒店、住宅等多項功能綜合進行開發。2012年,共推出11宗綜合體用地,用地面積80.47公頃,總建筑面積達到232萬平方米,綜合容積率為3.05,且大大縮短城市各功能空間之間的距離,減少功能鏈接的土地需求,使土地能夠得到統一的規劃和開發利用。
舉措2:
差異供地,完善配置
實行不同用途用地差異化供地方式,堅持和完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差別化供地政策。對商業、娛樂、普通住宅按“價高者得”原則,主要采取拍賣方式供地;新增會展業、物流、軟件及信息服務業、養老設施用地、文化產業用地,實行“一地一策”確定招拍掛起始價。對于旅游景區開發、游艇基地等市場競爭性不強、產業帶動作用明顯的項目用地,實行掛牌(預申請)出讓。
舉措3:
細化管理,優化配置
通過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精細化管理制度,按照“總量控制、市區統籌、年初摸底、中期調劑、年底考核”的方式,把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和招商引資相結合,創新和規范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管理和監督制度,加強項目用地效益考核和指標調劑,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探索對經營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用地逐步實行有償使用,在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探索多樣化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出讓方式,創新和完善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機制,以資源的有償使用和市場化配置促進節約集約利用。
舉措4:
統籌用地,提高效益
在與城市發展建設和產業升級相銜接的過程中,廈門市充分利用空閑、廢棄、閑置用地和低效利用的土地,按照“退一、優二、進三”的原則,推進“三舊”改造,鼓勵原有土地“二次”開發利用。城市規劃區內的舊村,按照“土地統一征收,村民統一安置,農村集體發展用地統一預留”的“三統一”方式,逐步進行改造;城市規劃區外的“空心村”,通過“拆舊拆違、撤并自然村”,引導農村住宅按規劃向中心村集中,騰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益。
舉措5:
扶持技改 支持創新
廈門市加大企業技術改革扶持力度,重點支持科技平臺建設,兌現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提升工業用地效益,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注重建設研發基地。火炬高新區先后創辦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孵化基地,共孵化出600多家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其中有7家企業年產值超億元。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