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優化
助推發展“高、新、特”
在土地功能定位上,廈門市以高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為要求,放棄低端化、同質化,選擇“高、新、特”的產業發展路徑。積極引進電子商務、互聯網、物聯網、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著力發展低污染、高效益的高端和特色項目;瞄準海峽兩岸金融中心和海峽西岸重要的商務營運中心、消費購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的區域定位;突出產業發展創新,搶占產業高端、培育新興產業、壯大特色品牌;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努力實現島內研發、島外生產的合理布局,不斷提升發展質量與效益。
如今,會展業已成為廈門一張耀眼的名片。已建成的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廈門國際會議中心總建筑面積達48萬平方米,舉辦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海峽論壇”等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對廈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強大的產業帶動作用。
在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更新工作每兩年開展一次,自2008年以來,廈門市9個開發區已完成3輪評價,并順利通過驗收。根據2012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評價成果,各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土地利用效益增加比較顯著,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達到5184萬元/公頃,工業用地產出強度達到2.55億元/公頃,高新技術產業用地產出強度達到7.4億元/公頃,比上一輪評價分別增長34%、43%和153%。
嚴格準入
項目由“引資”變“選資”
在廈門的每一寸土地上,每個項目的落地都經歷了一番嚴格的“體檢”。各區政府和開發區不僅從嚴設置工業項目的準入條件,除產業類型、投資強度、容積率等常規指標外,還根據招商對象的具體情況,綁定高新技術、專利、從業資質等條件,并建立了嚴格的工業項目用地審核機制。據了解,火炬高新區規定土地投資強度標準為220萬元/畝,對投資額小于1000萬元(不含土地費用)、生產工藝無特殊要求的工業項目,不單獨供地;同安區在供地前均由園區管理機構與業主先行簽訂協議,捆綁產值、稅收、建設投產時限等相關指標;翔安區出臺工業項目準入項目5項控制標準,將注冊資本、稅收、轉讓條件等納入合同條款。
為了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下降30%”的節約集約用地目標,由市國土房產局、市發改委、市統計局組成聯合考核小組,對廈門市6個區2011年度單位GDP消耗建設用地、單位GDP消耗新增建設用地、固定資產投資消耗新增建設用地等節約集約用地指標進行了考核,各區均完成年度單位GDP消耗建設用地下降目標,其中思明區和湖里區考核等次為先進。
廈門市還集中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創建活動,擬用三年時間全市六個區考核全部達標。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