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的現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也不應該落下。當“走路不闖紅燈,用餐不剩飯菜,上網不說臟話,旅游不扔垃圾”的“四不”文明新要求被提出,引起人們更加關注起文明素質問題的時候,那些不文明的現象就更應該被批評。
前些日子,有一條網友的微博引來熱議。該女生發微博說“真想不通那些在外吃飯把每一粒飯粒都吃掉的人是怎么想的!你們不覺得丟人嗎!”觀其微博,應是與朋友在外吃飯時候有感而發。
這位小女生年紀不大,從平時的微博上也看出家境還算不錯,可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來教育孩子、從小就該背熟的嗎?即使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比以往要好得多,也不用節衣縮食,但“不浪費”在任何時代都應當是該被遵循的美德。而該女生似乎并不理解這種美德。
如果只是其浪費行為需要糾正還不算大事,但是這位小女生不僅是個人行為的問題,還是“看不起”其他不浪費的人,覺得吃飯吃得很干凈是“丟人”,這就更說明其德育教育的欠缺。為了“不丟人”的“面子問題”,或者說虛榮,而去鄙視那些有正確行為的人,這比單純的浪費行為還要來得惡劣。
這么年紀輕輕的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誤觀念,究其原因,還是家長的教育不到位。小時候背過古詩、聽過教誨的孩子,至少不至于到認為不浪費糧食是錯誤的地步。現在一些家長在忙于賺錢的同時,忽略了對孩子的德育教育,這樣是很不對的,文明素質的養成與培養應該是從小就要抓起,否則孩子長大了說出這樣的話,只會更“丟人”。
值得慶幸的是,在廣大網友轉發熱議這條微博的言論之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提出了對她的批評,可見正確的價值觀仍在主流,大家都還是很認同“用餐不剩飯菜”是人們應當做到的文明要求。其實,讓每個人都認同提倡這些文明新要求,也要從小抓起,才不至于出現正確價值觀的“斷層”,才能真正做到優良傳統的傳承,真正達成人人文明,真正助推社會風氣的不斷改善。(黃娟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22市民的文明素質決定城市的文明程度
- 2012-08-15道德講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 2012-07-31臺江區“五個載體”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 2012-05-24臺江區打造"五個載體" 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 2012-01-31[浙江] 臺州椒江區多舉措提升市民文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