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道歉”難提升延安城管形象
http://www.caoliu14.com?2013-06-14 10:35? ?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與其在事件發生后去搞什么危機公關,去迅速轉移輿論視線,不如老老實實認錯,踏踏實實干事,用真誠的態度與務實的作風,贏得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諒解。
就在大家以為延安城管臨時工跳踩商戶事件告一段落之時,又生出一段新曲,商戶的公開信驟起波瀾。個中因由與跳踩事件相比,同樣值得深思。
“希望廣大網友不要聽信謠言,客觀公正地看待這個事件,更不要因為這樣一個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不管這樣的公開信為何人所使,在主觀意愿上講都是冀望此舉能平息輿論、平衡意見。然而網友卻從中讀出了“官腔”,這或許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不過,此舉乃至由此引起的后續連鎖反應,比如商戶本人的“出爾反爾”,同樣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這樣的結局,分明又在情理之中,豈非令人哂然?
據報道,被踩商戶劉國峰本人證實,該公開信確實是受他委托向社會發布的。然而,他在接受《城市信報》記者采訪時又稱:“信不是我寫的,不代表我的意思。”并稱身旁有延安市城管局安排的專人陪護,“不方便多說”。
公開信當然不必由本人所寫,重要的是有沒有他本人委托授權。因此,商戶出爾反爾的本身值得玩味,有多重因素可以解讀。但這至少說明,公開信事件的成因,必定有政府部門的危機公關成分,至少也是有人在說服商戶力行此舉,而非其本人百分百的心甘情愿、心悅誠服。否則,又怎么會有如此缺乏人味、缺乏個體視角、缺乏真情實感的公開信?商戶又怎么會一說是自己委托一說又不代表其意?
由此看來,當地政府部門從一開始就把心思用錯。踩人事件出來之后,城管既是錯了,倘若就認錯到底,把糾錯的功夫做到公眾的心坎上,做到商戶的心里,如此以情感人,以事動心,或真能激發出商戶的內心,無須你去勸說,他必真心實意寫此一信,其言也必真,其心也必誠。則事件豈不會完美收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5-31福州“數字城管”通過驗收專家組初步驗收
- 2013-05-21聚焦“城管很紅”:博士碩士為“編制”降身段?
- 2013-05-16環島路城管不簡單 “兼職”尋人救人還懂安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