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廈門海域9種最常見、最易傷人海鮮 市民小心被刺
http://www.caoliu14.com?2013-06-06 08:58? 呂寒偉?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金鼓魚
打聽 “九大劍客”排出號
“劍客”排名第四以后,知道的人越發少數,即便是很多本地漁民,也叫不全名字,有的不確定誰在前誰在后,有的不知道學名叫什么。
導報記者請大嶝市民洪毅鋒多方打聽,終于找到第五名“高手”——— 成仔魚,屬于海鯰科,用手抓它易受傷,閩南人也叫它為“臭臊成”。
在排名第六的位置上,出現了爭議,有人說是午魚,但是它的刺細,根本算不上是一名好“劍客”。同安灣鱷魚島島主林北水說,據他了解,應該是“金鼓魚”,“被金鼓魚背部的刺扎到是種鉆心的疼”。
導報記者最后找到了廈門漁業史專家、住在沙坡尾的陳復授老師,重新梳理排名,并補齊最后三種,也是最常見的:七蟹八蟳(梭子蟹)九蝦蛄。
出沒 有的魚兒愛玩沙
海鮮“九大劍客”終于“集齊”,它們的出沒地點也得到確認,都在廈門近海海域,但興趣各有不同。
頭四把交椅中,魟魚排名第一,喜歡在沙底“潛泳”,何厝漁民老黃說,目前廈門海域的魟魚變少,最多的是在大金門、小金門海域。其實,排名第四的“臭肚魚”也愛“玩沙”。
虎魚的數量眾多,不管是島內還是島外都可以找到很多,退潮就能找到,大嶝常有人賣,鼓浪嶼外的海域也很多。
市民“賣海鮮的老船長”(微博名)介紹,排名老六的“金鼓魚”廈門不算多,在閩粵交界處較多,在潮汕一帶的排行高居第四。
“以前條件艱苦,被魚刺傷后,用尿來解毒,而且要成年人的尿才有功效。”一位漁民想起來哈哈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