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走進貴州愛心助學 10萬愛心款為苗寨帶來新希望
http://www.caoliu14.com?2013-06-03 10:21? 史國亮 王金淼?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老師鉚足了勁 打算一直干下去
“我是鉚足了勁,打算一直干下去,”寨子唯一的老師賀云華說,由于原有的地方面積較小,新教室和操場要重新選址,但他有信心向寨民們爭取一塊好的教室用地,新教室建好后,他打算一直教下去。
“這里的孩子,缺衣少鞋,看到新衣新鞋都會興奮好一陣子,”賀云華說,孩子們第一次收到這么好的禮物,記住了“六一”這一天是兒童節,也知道讀書其實是很幸福的。
而新教室新操場的開建,也會對這個封閉的寨子帶來一定觀念上的沖擊,吸引更多的孩子讀書。他解釋說,新學校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提供配套設施,像操場、圖書室,開拓孩子們的視野,還可以增加一些體能、娛樂的項目。
另外,好心人長期對老師的資助,可以鼓勵老師更好、更認真地完成教學工作,甚至還可以吸引新的老師,到弄團教書,改變一個老師同時教兩個年級的窘境。
展望
老潘贊好心人給寨子帶來新希望
作為一個泉州人,老潘覺得,這次愛心助學活動,泉州愛心人士很給力,短短幾天就募捐了大批物資和愛心款,可以幫弄團的孩子建新教室,讓更多的孩子讀書。
老潘回憶說,去年他第一次走進弄團時,孩子們身上穿著更為破舊的衣裳,都不會講普通話,不知道什么叫愿望,不知道什么是廁所,不知道什么是水井。
“那根本算不上是一所小學!”老潘深有感觸,從此,如何將弄團的教育發展起來,就成了老潘心里的一個愿望。
第二次進寨時,老潘給孩子們帶來新衣服,也帶走賀老師寫下的一份“愿望清單”:建一所木制蓋瓦房教室、老師的宿舍、廚房、操場、硬化道路、修建飲水池等等。
“他們很無助,我們應該盡量幫幫他們,”老潘說,本報發起的這一次助學活動,讓他有點意外,不僅圓了他的愿望,也給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一線曙光,給寨子帶來了新的希望。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