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文明交通
“翔安式過馬路”將成典范
廈門一中翔安分校(內厝中學)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今年高三了,即將參加高考,小小警示燈,照亮了孩子們夜間自習后的回家路,讓家長們很放心。
愛心警示燈是一組燈,共五盞,四種顏色,頭尾兩盞為白色燈,中間三盞為主色燈,從左到右依次“紅、黃、綠”。
昨天的贈送儀式,發放了首批2000個“愛心警示燈”。接下來,翔安區還將在全區推廣,并發動社會認捐。不過,翔安區表示,這只是翔安區倡導文明交通,推動“翔安式過馬路”所邁出的其中一步。
道路寬了,車輛多了,車速快了——然而,與之對應的,是轄區八成以上交通安全意識薄弱的農漁民。這樣的難題,擺在了翔安區交通管理者的面前,也給翔安區所倡導的交通文明帶來了挑戰。
據了解,此次愛心警示燈的推出,就是為了首先給行人創造出一個安全、方便、快捷的過馬路條件。
當然,在推廣愛心警示燈的過程中,“大力倡導文明交通”將成為接下來翔安區樹立行路、行車新風的重中之重。
翔安區透露,今后,他們還將繼續推出創新性舉措,并利用“宣傳教育”與“嚴格執法”這兩支利劍,讓“翔安式過馬路”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過馬路的典范。
本報記者 王元暉 翔安記者站 林瑞聲 蔡江沈
燈光溫暖忐忑心
●本報記者 王元暉
一盞燈的五束光,雖不耀眼,但在今后一個個漆黑的夜里,卻將溫暖著回家孩子忐忑的心。
過馬路,這一本來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又深深地刺痛著全國交通管理者的神經。讓這十幾米的路成為安全路,需要行人的覺悟,需要司機的反思,更需要相關部門的智慧。
孩子們手中的燈,照亮的是他們回家的路。有了燈光的陪伴,他們的腳步將不再顫抖。
孩子們手中的燈,警示的是手握方向盤的司機。一處燈光就是一個驚嘆號,讓他們重新繃緊松懈的神經。
孩子們手中的燈,映射出的是翔安區構建文明城區的點滴努力。用移動的燈光彌補固定的紅綠燈的缺憾,他們在全市乃至全省開了先河。
從農村快步邁向城市,翔安的交通文明之路,也許布滿荊棘。在艱辛的征程中,這燈光閃耀的時刻,值得定格。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