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動才能走出信任困境
http://www.caoliu14.com?2013-05-29 16:13?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沒有公開就沒有流動,信息也難言對稱。這些年來,從頒布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到公開“三公經費”成為常態,再到網絡、微博問政等方興未艾,中國政府信息公開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不能否認,這些進步與公眾的需求之間還存在一些差距和錯位。《中國行政透明度觀察報告(2011—2012年度)》顯示,不少政府部門在推動信息公開方面出現了“審美疲勞”,無底氣、無所謂、無熱情。問題集中表現為政府傳遞信息的選擇性公開。特別是“依申請公開”,往往因為語焉不詳或牽強附會等不當處置,導致這種集中體現個人利益或價值偏好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滿足。
各類信息在干群之間充分、及時、準確地流動,既需要技術條件的支持,也需要制度機制的保障,更需要價值理念的支撐。在網絡時代,技術障礙不復存在,制度建設也日臻完善,阻礙信息流動的最大屏障還是干部的理念。有的缺乏信息公開意識,還抱持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觀念;有的為避免引起輿論關注,防止過度解讀,就蓄意不向民眾提供信息,即使公開,也是一些形式化的模糊信息。這種思路已經跟不上當前的時代要求。同時,必須承認公開是有邊界的,有些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需要授權才能公開。對此,公眾應該具有基本的法律常識,政府部門也可以坦蕩地堅持。
信息的充分流動會將政府置于聚光燈下,的確能夠對干部的言行產生“強勢監督”。但反過來看,如果信息公開為我所用,也能成為展現良好作風、傳播政府形象、樹立政府公信的制度化渠道。在信息時代,信息儼然是政治系統的神經,信息流動才能培育干群信任,信息暢通才能激蕩出政府公信。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5-16承認技術漏洞,才能補齊信任缺口
- 2013-05-09誠信經營 別讓"刷客"刷走了信任!
- 2013-04-27信任危機下愛何處安置
- 2013-04-07蔡裕東:用實際行動贏信任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