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蝴蝶之戀》 。(資料圖/本報記者 姚凡 攝)
我市文藝創作在舞蹈藝術等方面實現了突破和提升。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和廈門藝術學校打造的閩南風情舞蹈詩《沉沉的厝里情》,去年12月參加“北京舞蹈學院2012演出季”展演時,被專家們譽為“小白鷺”和中國閩南民間舞發展的里程碑。目前,這部舞蹈詩正在爭取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入場券。
我市一些文藝創作模式也帶給國內藝術界新的思考。今年4月,由廈門市總工會和廈門歌舞劇院聯合創排、集合兩岸創作英才精心打造的交響南音《陳三五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無論是千年南音的創新、兩岸合作,還是由市總工會組織創作的模式,都引發了國內藝術界專家的關注和思考。
2
深入基層
群眾文藝豐富多彩
近年來,我市群眾文化藝術繁榮發展,市、區兩級文化部門每年舉辦的傳統節慶、重大紀念日、各類專場賽事和演出都在300場次左右,“溫馨廈門”成為了廣場文藝的知名品牌,吸引了數百萬群眾熱情參與。全市群眾文藝創作活躍,市、區兩級文化館、美術館創作了美術、攝影、小品、戲劇、舞蹈、詞曲、詩歌等十多個門類、200多項作品,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的近百個,省級獎項100多個。
廈門市群眾文化藝術節是我市群眾文化活動中規格高、影響大、周期長、輻射廣的群眾文化活動盛事,每三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去年舉行的第五屆群眾文化藝術節歷時4個多月,來自全市各區、各系統的39個基層單位積極組織參加舞蹈、音樂、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激情廣場歌詠比賽、民間職業劇團優秀劇目展演等各項演出比賽展覽共34場,參與人員達上萬人次,觀眾總人數超過10萬人次。
在如火如荼的群眾文化活動中,更貼近廈門群眾文化脈絡的音樂活動也悄然萌芽、迅速成長——臺灣知名音樂人楊慕在廈門設立的“微風樂集”致力于打造音樂廈門,讓音樂走到平常百姓中。今年以來,由“微風樂集”打造的原創音樂節、微風廣場音樂會一一展開,讓眾多熱愛音樂的廈門市民欣賞到各種風格的原創現代音樂。參與其間的兩岸音樂人表示,希望廈門成為連接兩岸原創音樂的樞紐,成為更具文化創造力的原創音樂之都。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