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
17人“包辦”半個羅源灣
連江縣黃岐半島末端,被當地人稱作“連江最邊疆”,這里有著美麗曲折的海岸線,也有狂風暴雨的惡劣環境,是當地出了名的“窮鄉僻壤”。
可就是在這,從1980年起,可門邊防派出所一直駐守著。聽濤聲,望星斗,是邊警們浪漫的突發奇想,真實生活寫照更多的是與頻發的臺風作戰、步行臨淵山路、乘坐快艇破浪出警……
按所里17名“與世隔絕”的邊防民警的話說,居住在這海灣,無論是官還是兵,都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還要守得住清貧。
正因為他們的矢志不渝,今年3月18日,可門邊防派出所再次獲得“人民滿意派出所”榮譽稱號。在福州地區能連續7屆14年獲得這個殊榮,算上可門所,只有兩個。
蝸居“最邊疆”的17名邊警
5月15日,連江暴雨,這讓前往可門邊防派出所的路顯得更加曲折。
穿鄉越村的羊腸小道,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一路顛簸,原本從連江縣城到下宮村只要50分鐘的路程硬是折騰了近1個半小時。最后,在沿路村民的指引下,在一個不起眼的民房旁,記者看到了這個“蝸居”在海岸邊的可門邊防派出所。
可門所位于羅源灣南岸,東與霞浦西洋隔海相望,北臨羅源縣,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人們稱為連江“最邊疆”。
在所里,只有簡單擺設的辦公室、一間只擺放得下一張圓桌的小食堂、幾間宿舍、兩艘快艇,這是他們全部的“家當”。
而所里的民警們,沒有港片里“阿sir”帥氣的形象,有的只是黝黑、略帶靦腆微笑的臉龐,他們話語不多,卻樸實無華充滿真誠。
“如果想要像港片里的警察那樣威風十足,那我們可真是生錯了年代,來錯了地方。”可門所里年紀最小的、1989年出生的邊防民警姚先杰笑著說。
而就是這樣一支由17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邊警組成的隊伍,擔負著羅源灣沿線的廈宮、坑園、官坂、馬鼻和透堡五個鄉鎮,68.9公里長海岸線(半個羅源灣)的保衛任務。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