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時期,一些人的道德水準急劇下降,道德底線猶如雪山上的冰川,正在急劇萎縮和后退。一些人似乎越來越沒有羞恥之心,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獲得某種好處,不惜喪失人格尊嚴,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甚至沒有工夫感到恥辱,無暇顧及道德底線。某些“公仆”受利益驅動,心理失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經受不住社會上的各種誘惑,特別是權、錢、色的誘惑,導致道德底線崩潰。底線是臨界點,是最低要求,是不可逾越的。一旦突破道德底線,離觸犯法律也就不會太遠了。
當金錢與道德對立的時候,許多人認為道德往往是失敗者!不少人選擇了“金錢”,因為有了錢,就會有榮華富貴、地位榮譽,就會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可是冷靜地思考,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又有哪一位富有但“缺德”的人被后人所敬仰而載入史冊呢?如今,一個個貪官,沖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將人民賦予的權利作為肆意攫取錢財的資本,最后由“權貴者”變成了階下囚,身敗名裂,遭人唾棄,這是多么悲哀啊!一個個奸商,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不惜一切代價,不顧百姓的生命安危,摻雜制假,制造出一個個驚天大案,這不都是“金錢至上”而導致的結果嗎?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在以維護最起碼的做人的道德底線的前提下而遵循的規律,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遵循這一“道”而獲得的財富,才是自己心安理得的財富。如果逾越這個“道”,那你獲得的財富就是“不義之財”。我想,當良知與道德在某一天被喚醒時,他一定會悔恨自己的這一人生敗筆。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基本的東西不能丟棄,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這些東西,就沒有了立身之本,就沒有了精神支柱和靈魂。嚴守良知底線,做實在人,辦實在事,只有這樣,我們每個人才能活得坦蕩、充實、有尊嚴。(趙衛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5-15福建大力開展道德講堂建設年活動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 2013-05-15關于開展道德講堂建設年活動的通知
- 2013-05-14石獅:“關愛長輩,踐行孝道”道德講堂主題活動
- 2013-05-14薌城區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推動道德教育常態化
- 2013-05-14武夷山市公務員局開展“道德講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