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招2 打造自行車、步行慢行系統
打通“斷頭路”的同時,廈門還將規劃一系列的慢行系統,供步行和自行車出行,解決與公交站點接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據了解,目前,廈門已經完成《島內公共自行車系統專項規劃》。從規劃上看,廈門將在環筼筜湖片區、湖里老城區和本島東部片區,率先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除了建設自行車道外,還將設置一些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并實現自行車的通借通還。
比如,環五緣灣及湖里高新技術園區(不含園區內自行車道)將建一條18公里長的自行車道,計劃6月可進場施工。
步行或騎自行車,是降低機動車出行率的最有效辦法,既低碳環保又健身,而且在高峰期比龜速行駛的車要快得多。島內正在打造的慢行系統,除了自行車外,還有步行系統。
鐵路文化公園總長4.5公里,可以從金榜公園一直走到思明區政府前;與湖濱北路平行的導流堤,終點將建一個環形廊道,直接連接到筼筜湖沿岸(靠湖濱北路),工程計劃6月開始施工;湖濱中路靠近筼筜書院段將建設地下通道,從地下通道出來后直接走上導流堤。
據透露,在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示范項目一期工程中,思明區文屏路至和平碼頭之間的老鐵路慢行系統、湖里高新區內的自行車道、環筼筜湖片區改造項目已經完成或啟動。
出招3 “試水”公交專用道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在規劃“四縱四橫”的公交專用道。
“四縱”指疏港路、東渡路、湖濱西路;嘉禾路;金尚路;金山路。“四橫”是湖濱南路、蓮前東路、蓮前西路;湖濱北路、呂嶺路;仙岳路;湖里大道、枋湖北二路。
按照規劃,公交專用道的設置分為“全天候”和“高峰期”兩種模式。前者全天24小時都是公交專用道,其它社會車輛任何時候都不得侵占這條車道;后者只在早、晚兩個高峰時段才設置公交專用道,其余時段允許社會車輛進道行駛。
但是廈門對于公交專用道的規劃,一些專家也表示擔憂。
“關于公交專用道,全國還沒有一個成功案例,廈門要試水,最好慎重些。”為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表示,公交專用道,容易受多個因素影響。比如,是否有科學的管理水平,紅綠燈設置是否合理,司機和乘客是否高素質,是否會存在資源浪費等。
而這些,都一一繼續考驗廈門,考驗管理者。
相關鏈接 15件實事破解“交通難”
在廈門剛剛公布的50件為民辦實事中,涉及破解交通難的達15件,如:
誅繼續推進一批公共停車場建設,緩解停車難。建成上古街公共停車樓等項目,新開工南湖公園東側、雙十中學枋湖校區公共停車庫、狐尾山公園東門公共停車樓等項目。
誅繼續優化提升公交服務優先便民工程。優化公交線網,更新、新增公交車輛200臺。
誅增開嵩嶼碼頭至鼓浪嶼碼頭航班,緩解輪渡碼頭交通擁堵。
誅擴建新輪渡碼頭及配套工程。新建BRT輪渡碼頭、第一碼頭岸線整治、鼓浪嶼輪渡候船平臺建設、鼓浪嶼三丘田碼頭擴建、西堤路交通改造、國際旅游碼頭-和平碼頭景觀整治工程。
誅建設特運運營中心。建設特運運營中心,增加公交首末站點、票務大廳、智能調度中心面積,方便市民出行。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