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美麗,離不開環衛工人的辛勞。凌晨3點半,記者跟隨四川籍女環衛工人唐文化,在龍巖街頭打掃衛生,體驗環衛工人的酸甜苦辣——
我們的城市離不開“她”
唐文化在道路中間撿垃圾。
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14日報道(魏桂蓮)身著橘紅馬甲的環衛工人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人,可是我們對他們知道多少?5月5日凌晨3點半,天空還是一片昏暗,只有零星的街燈閃著光亮。記者揉著惺忪的雙眼,跟著四川籍環衛工人唐文化來到龍巖市龍騰中路,開始這一天的清掃工作。
清掃不過30多米,記者就渾身冒汗,雙臂酸軟,握著大掃帚的雙手火辣辣地疼。
唐文化負責清掃的路段是龍巖市的主要街道之一,長700米,清掃的區域包括道路兩邊各6米寬的人行道、六車道的機動車道、中間的綠化隔離帶,還有人行道兩邊1米多寬的花壇和兩個十字路口。十多年來,不管刮風下雨,唐文化都準時在這里開始一天的工作。唐文化告訴記者:“根據要求,早上7點要完成‘大掃’,就是在人們出行前,路面要全部打掃干凈。”
這里白天車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晚上還有大排檔、擺地攤的夜市,所以各種垃圾很多。
唐文化麻利地穿上橘紅工作服,拿起三輪車上的大掃帚,開始打掃機動車道。記者注意到,在三輪車上,除了畚箕、大掃帚、撿垃圾用的火鉗外,還有一個锃亮的不銹鋼保溫飯盒。唐文化說,這是早餐,等“大掃”結束,就可以到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和其他工人一起吃早餐。
記者也拿起唐文化事先準備好的大掃帚開始清掃人行道。雨后的道路濕漉漉的,紙張、樹葉、包裝紙等都黏在地上,掃起來相當費勁。唐文化說:“你要把掃帚反過來往前推,才能將垃圾掃起來。”
路邊停著許多私家車,唐文化時不時要蹲下來,將車底下的垃圾掃出來,這樣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唐文化說,如果車底下的垃圾不掃出來,車一開走,垃圾就露出來了,到那時車多人多,要想再掃干凈就很難了。
說話間,記者已被唐文化拋在后面。記者累得渾身冒汗,雙臂酸軟,握著大掃帚的雙手火辣辣地疼,回頭一看,不過清掃了30多米。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