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外賺錢,老人在家收地租
沙縣西霞村:荒地上的重生
2000年,當沙縣鳳崗街道西霞村村民林開明迫于生計外出經營小吃時,他沒有想到,他日后能在家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如今,林開明成了沙縣金農高優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這個合作社先后流轉并盤活了西霞村2190畝耕地中的1950畝。在合作社的墻壁上,掛著一幅種植養殖示意圖,星點般標示著種植牧草、煙葉、大棚蔬菜、養雞、養魚、養羊等地塊。走在村道上,滿眼是碧綠的蔬菜、煙葉,完全看不出,這個村的主要勞動力還散布在全國各地經營著拌面、扁肉。
一切源起于2006年。在外闖蕩6年,撈到第一桶金后,林開明返鄉,看著眼前的狀況,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村里只剩下老人與小孩,村民們不得不把田免費給人種,但很多山壟田和二類田還是荒了。在外開店的鼓了腰包,家里三分之二的耕地卻在拋荒,這讓林開明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一定要盤活家鄉的土地。
林開明和另外9名“回歸”的小吃店業主集資200萬元,成立了沙縣金農高優農業合作社,從200多戶村民那里租來1300多畝農田,轉租給外來的種植戶和農業企業。到如今,這個數字漲到了1950畝。
村民用農田入股,加入合作社,成為股東。除了可以得到保底的田地租金外,還能得到合作社的分紅。55歲的村民周占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家中六七畝地,每年租金收入2000多元,分紅1000多元。
周占前說,如今,青年在外安心賺錢,家中的老人收地租賺點零花錢。農忙時,村里的各個農場需要大量勞動力,他就在家門口打工,每天有七八十元收入。
這片土地還在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三年前,來自閩清的80后青年林煉得知西霞村土地流轉的信息后,立即聯系了合作社,一次性承包了520畝土地用于養羊。他在田里種上牧草,用牧草喂養黑山羊,又用羊糞滋養著草場。 “山羊供不應求,去年產值達到500萬元。”他說。
記者離開時,田間的機器又“吧嗒吧嗒”地響起,太陽已下山,但這里的勞作還在繼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11龍文區郭坑鎮著手建設“宜居村莊 綠色村莊”
- 2013-04-04漳州村民牽手讓村莊變成公園 村民“坐地生財”
- 2013-04-04“美麗鄉村”建設重視保潔 晉江三村莊面貌改觀
- 2013-03-15福清市陽下街道溪頭村:寧靜村莊美如畫
- 2013-01-31泉州臺商投資區營造整潔村莊環境 雕琢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