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做謙恭有禮的中國人
http://www.caoliu14.com?2013-05-09 17:28? 龍圈?來源:轉載請注明
我來說兩句
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勤勞純樸的中國人民不僅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而且以勤儉持家譽滿世界民族之林。縱觀歷史,大凡有識之士,清廉官吏,皆“性不喜華糜”,而“以儉素為美”。儉,作為一種美德,只屬于情操高尚、純潔無邪的人,它與那些整天追求紙醉金迷、荒淫糜蕩生活的人是毫無緣分的,因為一個人如果一味追求奢侈,便欲壑難平。
翻開《辭海》,“讓”字含有退讓、謙讓、辭讓的意思,注釋還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話:“厚人自薄謂之讓。”可見,“讓”字里面包含著講文明,講禮貌,講團結,講道德,克己為人,顧全大局的豐富內容。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許多讓的佳話,如“堯舜讓位”、“王泰讓棗”、“孔融讓梨”、“相如讓廉頗”等。 “讓”作為一種精神,是國家加強安定團結的膠合劑。如果都能從大局出發,寬懷讓人,美德就會蔚然成風,大家就會感到溫暖,社會問題就會減少,構建和諧也就不是什么難事。如果缺乏讓的風格,相互間斤斤計較,白眼相視,攥拳相持,那社會生活的車輪就不能正常運轉。其實說到底,有的人之所以不“讓”,主要還是怕吃虧。讓,是要吃一點虧的,但作為情操高尚的人,還是應該有敢于吃虧的精神。(龍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5-07尚德中國 做最美中國人 文明四小"不"美麗一大步
- 2013-05-07尚德中國 做最美中國人
- 2013-05-03榕內河整治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獲評最高榮譽
- 2013-04-08仰望先烈們的精神高地 中國人有怎樣的"世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