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做謙恭有禮的中國人
http://www.caoliu14.com?2013-05-09 17:28? 龍圈?來源:轉載請注明
我來說兩句
“溫,謂顏色和也。”也就是指對人的態度溫和。我們的語言中贊揚“溫”這種品德的成語有很多,如“和顏悅色”、“和氣致祥”、“和藹可親”、“溫柔敦厚”、“溫文爾雅”、“溫和善良”等。
古人對“良”的理解是側重于思想品質方面的,認為“良”是善良、美好、高尚、仁義、忠誠等的標志。隨著人們對社會認識的深化,今天所說的“良”應該演變為存在于內心的衡量是非善惡的標志。在“溫良恭儉讓”中,“良”指的是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衡量它們的標準,因此“良”是核心,是本質的東西。
“恭”在古代漢語中,本義指“嚴肅”,包括容貌的端莊,對別人的謙和以及做事認真不茍等。孔子主張對人要端莊誠懇,表里一致,那種以花言巧語,裝出偽善面孔的虛偽態度是“可恥”的,正所謂“在貌為恭,在心為敬。”“恭”是表象,“敬”是本質。“恭”在現代漢語中,逐漸和“敬”字趨于一致,“恭”和“敬”成了同義字,“恭敬”兩個字,自然也就形成了穩固的詞組。“恭敬”一詞除了包含“恭”所固有的態度端莊、對人謙和等意思之外,則更著重表現為對同志特別是對長者的尊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5-07尚德中國 做最美中國人 文明四小"不"美麗一大步
- 2013-05-07尚德中國 做最美中國人
- 2013-05-03榕內河整治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獲評最高榮譽
- 2013-04-08仰望先烈們的精神高地 中國人有怎樣的"世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