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7.0級的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地震發(fā)生后,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科學施救,最大限度減少傷亡;習總書記在對軍隊和武警部隊做好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力搶救受困群眾,全力救治傷員。習總書記的兩次指示高度體現(xiàn)了對人民生命的愛護和以人為本的精神。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房子沒了,我們可以重建;物品沒了,我們可以再買。可是生命沒了、家沒了,拿什么都換不回來。然而從這幾天在救援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一些信息,讓我們看到一些需要反思的行為,為此我們呼喚以人為本的抗震救災精神。
建立專業(yè)化的救援隊伍,夯實抗震救災以人為本理念的基礎。多年來,軍隊和武警部隊一直擔著救援的重要角色,但是他們在救援中的自身安全情況讓人倍感擔憂。從救援的視頻和圖片中,我們看到他們穿著迷彩服、戴著迷彩帽,在災區(qū)中行進搶救,在余震頻發(fā)、山石亂飛的災區(qū)中至少應該戴個保護的頭盔。建立專業(yè)化的救援隊伍,使用高科技的通訊設備指揮聯(lián)系,配備專業(yè)化和機械化的設備和工具,才能在危險和條件惡劣的災區(qū)中科學施救,方能在“黃金72小時”內迅速、高效地開展搶救工作,救出更多的受災群眾,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媒體保持敬畏和尊重,是抗震救災以人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從汶川、玉樹地震吸取的經(jīng)驗,讓媒體在災區(qū)的新聞報道中懂得敬畏生命,可是仍然有不合適的問題不斷出現(xiàn)。有記者“搶新聞”打斷搶救遭炮轟;報道過多地集中于官員抗震救災;在面對災區(qū)老母親下跪感謝救援的時候,我們不是趕緊扶起,而是舉起相機……在新聞報道中“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媒體尊重和敬畏生命,要將關注點放在受災群眾,不過度渲染悲情,保護他們的尊嚴,同時收集和傳播利于災區(qū)救援活動開展的信息,堅持客觀和真實的新聞報道。
以人為本不應該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該內化為成為救援活動中的原則和理念。(黃淑瑜)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