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靈活多變、見縫插針的“中國式排隊”早已司空見慣,無人制止、順水推舟的“中國式排隊”更是屢見不鮮。
公交車或者地鐵一進站,等車的乘客就在車門前擠成扇形一起朝前沖;在商場或者地鐵的自動扶梯上,明明有標識提醒“左側急行,右側站立”,可總有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旅游景點,經常會出現出口也是入口,入口也是出口的現象,一些不寬的登山道路上,上上下下的游客攪在一起,動不動就出現擁堵;在一些售票窗口,要是沒有人在旁邊監督,就是三兩個人也沒法排成一條直線,先來一個站在窗口,后來的站在兩邊,再后來的就伸長脖子,貼在前人的背上朝前擠,沒買到票的擠不進去,買到票的擠不出來。
或許,在有的人看來,為一些“理由充足”的“著急分子”開綠燈插隊,似乎是在做好事,體現的是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其實不然,暫且不論這些“著急分子”插隊的理由是否充分,即便 “理由充分”,是否應該為其開綠燈呢?如果真的理解之、同情之并為其開綠燈,那么,排在后面的人會怎么想?如果后面的人心理不平衡,都借“充分的理由”插隊,又會成為怎樣一種亂象?
這種所謂的“排隊”這一陋習的形成和泛濫,一定是有一批人不顧規則,行之則暢通無阻,故而才會有人步其后塵而泛濫成為一種陋習。中國式排隊”已成為一部分人自私自利,并導致社會秩序失守的縮影。在這種秩序失守的巨大漩渦中,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每一個人都無法自拔。
因此,必須強化道德教育,尤其必須通過媒體宣傳、現場管理、視頻監控并與必要的處罰相結合,群眾之間的相互監督,令其逐步養成自覺排隊的習慣。
“善是一種循環”,只有人人自覺遵守秩序,自覺維護秩序,才能人人享受秩序。處罰和強制管理這些手段不是解決這種陋習的根本方法,想要構建良好的秩序,避免“插隊”現象頻發,最終還是要靠每個人的道德自覺。單個人的力量遠遠無法與這漩渦較量,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講道德、講文明、講秩序,才能遠離這些“中國式”的種種陋習!(李懷濱)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