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湖濱東路禾祥東路口,眾多行人集體闖紅燈。
柔性執法
廈門此次整治“中國式過馬路”,雖然制定了嚴格的處罰制度,不僅要罰款,違法行為還將被永久保存,但將以文明勸導為主。交警認為,處罰或許具有一定的威懾力,更為重要的是,讓行人培養從被動不闖紅燈過街轉變成主動遵守信號燈指示的習慣。同時,交警認為,應該倡導“廈門式過馬路”:“譬如看到紅燈要亮了,不是拼命往前沖,和時間賽跑,而是先等一等,看看自己到底能否過得去。”
晨報記者 藍慧
海西晨報訊 不是故意闖紅燈,是不是也要被處罰?昨日,晨報關于廈門整治“中國式過馬路”的報道引起讀者強烈反響,記者從廈門交警支隊了解到,對于如何整治,廈門有自己的一套法子,在“柔性執法”的同時,處罰一些情節惡劣、不聽勸說、惡意闖紅燈的行人。
以文明勸導為主
“罰款有法律依據,錄入的設備也已經到位,但我們不希望開出罰單。”交警部門說,從前期的調查情況來看,廈門人的文明素質還是比較高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市民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
據了解,此次對于“中國式過馬路”的整治,雖然制定了嚴格的處罰制度,不僅要罰款,違法行為還將被永久保存,但將以文明勸導為主。
盡力改善過街設施
在馬路這頭還是綠燈,走到路中就變成了紅燈,走還是不走,對于路人而言是一個有難度的“選擇題”。
一份關于“中國式過馬路”的權威分析報告顯示,在被問及有效解決“中國式過馬路”問題的方法時,90.6%的人選擇“改善道路規劃”,這也就是說,許多市民認為闖紅燈主要是因為一些道路存在交通信號指示燈設計不合理的情況。
對此,交警部門也表示,在結合整治工作的同時,對于存在問題的路口將即查即改。交警部門還將利用“二次過街”、“交叉路口行人過街申請”等科技手段,進一步完善行人過街的設施和條件。
同時,交警也在聯合專業機構研發行人過街設備,在綠燈末尾提醒行人,確保行人對于能不能走到馬路對面“心中有數”,避免遇到走到一半紅燈亮起的情況。
提倡“廈門式過馬路”
廈門是個宜居城市,許多游人喜歡這里的閑適感。因此,交警認為,廈門人過馬路要有自己的特點,“譬如看到紅燈要亮了,不是拼命往前沖,和時間賽跑,而是先等一等,看看自己到底能否過得去”。
交警說,處罰或許具有一定的威懾力,更為重要的是,讓行人培養從被動不闖紅燈過街轉變成主動遵守信號燈指示的習慣。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