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國式過馬路”要趁早
http://www.caoliu14.com?2013-04-18 16:04? 黃平原?來源:中國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杭州、北京等多個城市對行人闖紅燈、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等行為開罰,然而行人不肯交罰款、小額罰款震懾力小等問題使交管部門傷透腦筋。近日杭州再出新招,采用現場曝光新招升級治理“中國式過馬路” ——由DV機記錄不文明交通行為,并現場傳輸到大屏幕上,如果有誰闖紅燈,就會“上鏡”。(《中國新聞網》2013年4月14日)
看到這條消息,筆者內心第一反應是早就該下大力度治理,大快人心。但對相關新聞進行搜索,又發現對執法部門治理方式存在諸多不同的看法,也存在太多的講究。
其實,既然對“中國式過馬路”大家都覺得是一件好事,又何必講究太多,罰也好,曝光也好,均可用上,哪種方式可行就用哪種,講究效果才是第一位的。
新加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陋習遍地,隨后新加坡政府出臺一系列“高壓手段”,比如隨地吐痰罰款50美金、在被禁止的墻上涂鴉將受鞭刑等,人們從難以忍受到潛移默化,新加坡也就一變而為干凈整潔、文明有序。去除病垢應快刀重斬,集中重罰整治可以迫使那些沒有守法意識的行人去遵守交規,只要沒了領頭人,“中國式過馬路”也就會淡出歷史舞臺,我們的馬路文明才能指日可待。
出“重拳”懲治不文明交通行為不是目的,而是達到懲治一小部人,教育一大批人。向“中國式過馬路”亮紅燈,堅決懲處,讓違章通行的人痛定思痛,加大違規成本,光靠單純的說教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痛徹心扉”的懲處才能根治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們的城市交通更文明、安全、順暢。
各地由單純罰款向其他方式轉變,證明執法部門在積極思考解決辦法,是應該值得贊揚的。(黃平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4-18廈門擬開罰"中國式過馬路" 屢勸不改的將被罰10元
- 2013-04-17外地開罰單整治"中國式過馬路" 廈門第一單"難"
- 2013-04-17街頭藝術告誡市民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
- 2013-04-16目擊"中國式過馬路":電動車沒有紅綠燈 只有路
- 2013-04-16老人過馬路突發高血壓跌倒 熱心行人上前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