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縣文明創建突出“五個抓”
一是文明縣城創建抓調查研究。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為進一步深化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縣文明辦、衛生局、建設局等單位到東山縣、云霄縣參觀考察,學習兄弟縣在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方面好經驗、好做法。召開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工作自查分析會,由各責任單位對照《福建省文明縣城測評體系》和《衛生縣城測評標準》找差距、擺問題,全面分析創城所需具備的前置條件及人員、經費、軟硬件設施情況,形成了《華安縣爭創省級衛生文明縣城的現實可能性》的分析報告材料,為縣委、縣政府就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決策提供依據。在縣直機關單位先行先試,開展環境衛生檢查評比流動紅旗活動,并將衛生檢查評比結果納入文明單位管理考核之中,連續三次被評為“一般”的單位,由縣文明委提出整改意見,督促整改落實。
二是文明單位創建抓動態管理。組織開展縣級文明單位屆中復查,從省、市級文明單位中抽調業務骨干組織成立4個復查小組,對被抽查到的25個縣級文明單位(學校、村鎮、社區)進行考核通報,對其中6個村、1個單位因創建工作不力,在綜治、紀檢、計生工作出現滑坡,給予取消榮譽稱號。以新一屆省、市級文明單位申報工作為契機,強調各申報單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文明創建,申報的單位比往屆明顯增多,單位創建熱情顯著提高,縣文明辦的指導推動力度進一步加大。做好第十一屆省、市級文明單位迎評工作。深入到各省、市級文明單位指導文明創建工作、督促道德講堂建設。要求省、市級文明單位嚴格按照考評標準搜集、整理相關材料,制作電子臺賬,力求做到內容充實、格式規范、歸類準確。
三是社會志愿服務抓機制建設。成立了華安縣志愿者協會,大力加強對全縣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協調,整合全縣志愿服務資源,形成覆蓋城鄉的志愿服務網絡。建立志愿者網站,形成志愿服務項目申報和志愿者的招募、注冊等實用模塊,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聯合縣委宣傳部、教育局、建設銀行華安縣支行、《今日華安》周報等單位,在全縣中小學開展“建行杯”“我們一起學雷鋒”主題征文活動;聯合縣委宣傳部組織協調縣煙草專賣局、縣殘疾人聯合會等省、市級文明單位,會同有關鄉鎮、社區、學校開展以“志愿助殘,陽光成長牽手行動”為主題的關愛未成年殘疾人活動;組織全縣10個省級文明單位通過向志愿服務公益基金會捐款或選擇結對幫扶特困戶的方式,開展志愿服務公益募捐活動。
四是思想道德建設抓活動載體。積極參與漳州市創城知識暨才藝大賽,選拔參賽選手,組建參賽小組,精心排練節目,在漳州市社區大學文化節開幕式暨創文明城市知識才藝大賽中,我縣參賽節目閩南語答嘴鼓《大狗拌墻,小狗看樣》榮獲組織獎和優秀獎。開展道德短劇創作及道德巡演活動,以省級道德模范李雅娟孝老愛親事跡為創作原型,創作情景短劇《陽光少年風雨路》并在漳州中山公園參與巡演,受到現場觀眾的肯定和好評。開展“道德講堂”建設活動,把道德講堂作為各級文明單位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提升文明創建內涵有效平臺,要求各級文明單位、學校、社區要按照“五個一”的規范化流程積極開展“道德講堂”建設活動。目前,全縣所有市級以上的48個文明單位(村鎮、學校、社區、景區、企業)都已全面開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是未成年人工作抓項目推動。推動省民生工程項目——華安縣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推動市文化事業競賽項目——縣圖書館改建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投入600萬元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農家書屋和農村文體公園,不斷滿足農民群眾的健身娛樂需求。推動中央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湖林中心小學鄉村少年宮的建設,充分利用基金20萬元,并多方爭取資金10萬元,目前已開辟有室內活動場所8個,室外活動場地有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桌、200米環形跑道。該學校被授予“福建省未成年人課外閱讀實踐(學校)基地”的稱號,并獲贈價值10萬元的圖書。(華安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