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聯系卡。
服務站內老人讀書練字其樂融融
子孫繞膝,兒女盡孝,自古以來這就是中國人心中最理想的養老狀態。但隨著子女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處于“空巢”狀態,卻又不愿離開熟悉的環境入住養老院。“老有所養”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
在順應老年人對幸福生活新期待的過程中,福鼎積極探索新型養老服務方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互助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格局。
退休后又找到上班的感覺
75歲的丁邦德的一天從清晨5∶30就開始了,天還未亮,老丁就摸著起床了。洗洗刷刷后來到廣場上和幾個練友打起了太極。7∶00開始社區剛剛編排的老人保健操又跳開了。等到8∶30老丁已經和社區里其它的老人一同坐在居家養老服務站里喝起了茶,聊起了天。他從讀書閱覽角拿出一本《老年人不生病的活法》笑著說:“多鍛煉,多溝通,多參加活動,少生病,兒女少擔心。”老丁是個家住福鼎市桐山街道福全社區的退休老教師,自從社區里辦了居家養老服務站,老丁的生活豐富多了。
“和過去上班一樣,每天健身、看書、聊國事、家事,一天都滿滿當當。”81歲的陶桐生老人是社區的義務攝影師。社區的每次活動,每個新變化,他都用照片記錄下來,剪輯、編排成一本本影集,展示在服務站內。陶桐生說:“這樣生活充實了,心情也格外好!”
在福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最吸人眼球的就是滿屋的國畫和書法作品了。秀麗的山水、精細的工筆、遒勁的書法……都出自居家養老服務站老人們平時的練筆。在這個匯集了健身房、棋牌室、桌球室、閱覽室、書畫室等一系列活動空間的“大家庭”里,老人們有著自己的“小圈子”,自得其樂。筆者看到,許多老人在中心學習娛樂后,有的會到旁邊的按摩椅上休息一會,中心還為老人們提供熱水、微波爐熱飯、午休室等服務,室內裝飾也是針對老年人身體和居住特點,突出“無障礙”要求。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