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
道德不是理論家在那里陶陶然高談闊論,道德也非我們在一篇篇的美文里做悠閑的欣賞,更不是一些人在那里頂啊拍啊砸啊的口水戰,道德就是一個個具體的行動。我們每天與道德打交道,我們就是一個個道德底線的踐行者,我們每天在目睹著一樁樁宣揚道德的故事里進步;道德與我們的情親、友情、愛情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造就道德的是我們,維護道德的是我們,破壞道德的也是我們。親人之間就為一點家務事吵得天翻地覆算不算道德?夫妻之間為了幾元錢的開支鬧別扭算不算道德?同事之間為一件無關緊要的公務而反目為仇算不算道德?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算不算道德?公交車上不讓座給老人、孕婦算不算道德?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道德不是長篇大論,道德是實實在在,道德就在我們身邊。過馬路走斑馬線、公共場所輕聲交談、公交車上給人讓座…….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平時都會注意嗎?其實人的行為在細節上最少雕琢,常常帶有無意識性,是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是長期“修煉”而成的素養,是無法偽裝的。人正是從這些細節中接受教育,也是在細節中展示自己。只有對于細節的不懈敲打,我們的整體文明才經得起考驗。誠如諸葛亮所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一個有著良好道德的人,才會在社會上立足,有偉大的成就。
道家創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逐漸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成就的事,身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培養我們的課堂,細節是做任何大事的鋪墊。細微處見真情,細節往往能夠展示出潛移默化的強大力量。注重細節,要善于在日常小事上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薛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10漳浦龍湖中學開展“傳承國粹弘揚仁愛”道德講堂
- 2013-04-08長泰開展“文明餐桌厲行節儉”道德講堂活動
- 2013-04-08"市政哥"托起安全正能量 道德建設與"德法"并舉
- 2013-04-08道德建設還要“德法”并舉
- 2013-04-07龍海市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