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從2003年3月16日第一次無償獻血,再到以后每半年一次的獻血,10年間,他累計無償獻血19次,共7400毫升。他就是福州市第四中學的體育老師朱亨麟。
獻血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9日上午,在學校的辦公室內見到朱老師時,他剛忙完手上的工作。說起第一次無償獻血,朱老師記得那是源于一次電視報道的觸動。“那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報道,說血站和醫院常常處在‘缺血’狀態,呼吁大家踴躍獻血。”路過五一廣場的獻血站時,他便第一次踏上了獻血車。“第一次只獻了200毫升,但是看到血站發來的短信,說我所捐獻的血液可以給需要的人使用時,還是感到非常自豪。”朱老師笑著說。
自此以后,獻血站就成了朱老師每半年都要“光顧”一次的地方,每次一獻就是400毫升。為了讓自己的身體在獻血時狀態好一點,朱老師會堅持鍛煉。“還有清淡飲食,良好睡眠,都是要注意的問題,保證血液質量也是對用血者負責。”朱老師說,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一直不錯,有時候看到電視或報紙上有獻血的宣傳,都會主動跑去血站要求獻血。可是按規定只能每半年獻一次,差一天也不行,好幾次不按規定時間去,朱老師都被醫生“趕”了回來。
“獻血已經成了我每半年一次的習慣,雖然現在年紀漸漸大了,但我還會一直堅持獻血,直到醫生不允許獻為止。”今年55歲的朱老師告訴記者,每次獻血后,血站發送血液可以使用的短信,都讓他十分感動,也成了堅持獻血的動力。
2010年12月,朱老師累計無償獻血20次(獻全血200毫升按1次計算,400毫升按2次計算),獲得了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總后勤部衛生部頒發的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
樂于助人的好老師與好同事
“朱老師一直是一名教學認真、責任心強的好老師。”福州市第四中學原校辦公室主任劉老師對記者說,雖然朱老師以前并沒有說起自己多年堅持無償獻血,但她并不感到意外,“這是一直熱心助人的他會做的事”。
劉老師說,朱老師1980年畢業后就來到四中擔任體育教師,性格開朗的他很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將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平時同事或學生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他總是主動相助。”劉老師回憶起2005年10月的那次“龍王”臺風,印象深刻。那時候天氣惡劣,但學校只要有需要做的事情,朱老師總是沖在最前面,真的是愛校如家,讓大家十分感動。
作為老師,他盡職盡責,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他更是亦師亦友。劉老師介紹,朱老師現在是四中高一年段的段長,在對待學生們的學習上,不失威嚴,但在生活中卻是大家的好朋友,與同學們打成一片,“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朱哥’”。
希望更多人加入獻血隊伍
7本無償獻血證,記載了朱亨麟老師的10年無償獻血之路。他說,獻血并不可怕,血液有再生功能,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希望無償獻血能成為更多人的一種習慣。
朱老師去獻血時,常常能看到一些獻血者,觀望了許久之后卻選擇離開。他說:“在獻血之前醫生都會先進行轉氨酶測試,也有一系列嚴格的消毒和取血程序,希望更多的人能克服心理障礙,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讓這股‘正能量’越聚越多。”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