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大湖鄉在閩侯縣北部偏遠山區,海拔670米,由于當地經濟落后,為了生計,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據統計,這里67%的孩子是貧困留守兒童,他們渴望通過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年僅14歲的王遠芳就是其中之一。
王遠芳是閩侯縣大湖中學初一(2)班的學生,她家住在離學校5公里遠的墻坪村。3年前,王遠芳的父親因食道癌去世,家里主心骨的離去,使這個清貧的家庭雪上加霜。遠芳的爺爺奶奶已經80多歲了,家里還有一個在福州上大專的大哥,一個正在上高中的姐姐。
采訪車駛進墻坪村不久,在村道的一個小土坡上,記者看到了一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磚木結構老房,這就是王遠芳的家。
走進老宅,記者見到了遠芳的爺爺和奶奶?!斑@個房子是我們兩個老人家手上建起來的,現已分給了5個孩子,遠芳的爸爸是老四,也分了一間。”遠芳的奶奶鄭依姆說,遠芳的爸爸當時治病花了不少錢,債至今也沒還上,為了撫養兒女,遠芳的媽媽不得不遠離家鄉,到福州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真是苦了遠芳的媽媽了!1個人賺錢養3個孩子?!编嵰滥犯嬖V記者,遠芳10歲起便學會了洗衣煮飯,懂事的她暑期還會到溪里揀溪螺賣幫助家里攢伙食費。由于家住得遠,遠芳只能寄宿在學校,每周回家一次,為了省5元路費給家里當生活費,她都是花四五十分鐘走路回家。
談及今后的愿望,王遠芳說,她要好好讀書,長大后要當企業家,賺許多的錢,去幫助跟她一樣的貧困家庭。
記者了解到,作為大湖鄉唯一的一所中學,大湖中學初一至初三每個年段各有4個班級,每個班平均有五六名特困生,16歲的女孩方麗欽也是其中之一。方麗欽是大湖鄉幫山村人,去年媽媽病逝后,她與患有疾病并失去勞動能力的父親相依為命,靠自己耕種兩畝七分地維持生活。貧困沒有讓方麗欽垂頭喪氣,反倒成了她奮斗的動力,從小學到初一,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8日,福州一批愛心企業家及愛心志愿者走近這個特殊群體,現場捐助了大湖中學的王遠芳、方麗欽等10名特困生,每名特困生都得到了3000元的助學金。
(福州晚報記者 張秀冰/文 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陳建國/攝)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