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清明將至祭掃緬懷先人 卷卷潤餅菜吃出泉州味
http://www.caoliu14.com?2013-04-03 16:12?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餡料豐盛,香氣四溢。
核心提示
清明將至,在這傳統節日里,除了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在閩南泉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吃潤餅菜。本期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回味這道頗具“泉州古早味”的清明食品。
泉州晚報訊(記者 李凱龍 許雅玲 實習生 廖非凡/文 記者 林勁峰 實習生 盧華冰/圖)
【民間傳說】
唐宋中原人 南下帶春餅
關于潤餅菜的起源,民間有多個傳說,其中之一是說潤餅菜是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相傳蔡復一是一個獨眼跛腳的殘疾人,才華橫溢,為人耿直,但屢遭奸臣陷害。皇帝聽信讒言,要求蔡復一須在49天內完成整理抄寫朝廷歷年來的文書,共九大箱,否則以抗旨論處。
為完成任務,蔡復一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抽不出時間吃飯。蔡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把面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面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后用面皮把燴菜卷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喂丈夫吃,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時間。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從此,蔡夫人做“薄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為了解潤餅菜的起源,記者特地請教了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他說,多數關于潤餅菜的民間傳說都未經過考證,但可以大概推測是“唐宋時期,因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地區,成為潤餅菜的前身。”隨著中原人定居泉州后,潤餅菜這一創新食物也落地生根,清明時節便成為家家戶戶祭祖的必備祭品。潤餅皮是圓形的,象征一家團團圓圓;其白皮紅餡的特征,也稱“金包銀”,被賦予了“包金包銀”的招財寓意,深受泉州人喜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4-02福州火車南站將實名制抽驗 清明出行記得帶身份證
- 2013-04-02龍巖一場清明節祭祀花銷竟上萬 農民直呼扛不住
- 2013-04-02清明出游尋找最美春天 國內七大賞花地推薦
- 2013-04-02清明三天小客車上高速免費 三天將迎四波出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