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也不能少
一位志愿者的心路歷程
看著孩子們領到助學金,在場的志愿者曾秋鴻有些動容。
曾秋鴻是建寧縣志愿者聯誼會最早的會員,從入會到現在已經整整3年了。2010年,建寧縣志愿者聯誼會開展 “助學幫扶”活動,在全縣范圍內挑選出41名家庭困難的農村中小學生進行資助。當時,志愿者聯誼會剛成立不久,助學金都是由志愿者們自己出錢湊起來的。
曾秋鴻和另外一名志愿者,共同認領了兩名貧困學生,對她們進行助學幫扶。
兩年前,曾秋鴻剛與魏慧蘭結對幫扶時,魏慧蘭開朗、大方的性格,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之前總以為,孩子生活在貧困家庭里,可能會自卑、膽小,不愛與人交流。”曾秋鴻說,剛開始,她還覺得自己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應該多學學心理學,開導魏慧蘭,進行心理干預。
但魏慧蘭的活潑感染了曾秋鴻,她除了定期到學校看望魏慧蘭外,還在假期邀請她到家里做客,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她。很快,魏慧蘭和曾秋鴻的女兒成了好朋友,每次通電話的時候,她們總要聊上幾句。
曾秋鴻發現,這些孩子從她們手中接助學金的時候,總有些羞愧的神情,但與她們做朋友的時候,才是最快樂的時候。
“除了物質幫扶,精神上的交流更重要。”曾秋鴻說,家長更看重物質幫扶,而孩子則更看重精神交流,而志愿者的作用,應該側重于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