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鄰家“嬸嬸”》感悟一二
?
在社會的大群體中,總有這樣一些與眾不同的個體,對于一些社會默認的潛規則,他們表面上看似認同,打心眼里卻是異常地排斥。陳阿姨坦言,要不是街道安排的這次采訪任務,她真的不愿意做這種出風頭的事。出風頭?十多年來,在臺江區蒼霞街道中平社區,鄰里鄉親凡是有個頭疼腦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陳聰總是盡力幫村著。對于這樣的好人,媒體的宣傳,輿論的正面引導,原本一個社會和諧的因子可以因此加以放大,從而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然而大眾輿論的壓力,讓一心一意做好人、做好事的人,不得不蒙上一塊“遮羞布”,遮遮掩掩,行善積德,只不過就圖個內心的平靜。
這是怎樣的一種社會現象?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們力圖通過榜樣的塑造來觸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深處,通過精神的共鳴,引發一種集體的行善??墒抢硐牒同F實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差距,看著陳聰阿姨上電視,很多人眼紅了,羨慕了,也嫉妒了。我們的宣傳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原本順其自然的事,變得有了色彩。如果沒有建甌朋友看完片子后的那份感動,或許陳阿姨以后再也不會再去觸碰“媒體”這根敏感的神經。
想對陳阿姨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想對那些曾經風言風語的人說,如果你也具備這些出風頭的資本,我們隨時會張開熱情的雙手,擁抱您的到來。
百味雜陳,但求心中的一塊凈土;紛繁世間,但問良心是否泯滅。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