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鄰家“嬸嬸”》感悟一二
“小雷,你好,建甌的朋友看了彬彬擁抱我的那一幕,感動得流淚了,謝謝你……”這是《鄰家“嬸嬸”》播出后的第二天,主人公陳聰給我發來的短信。就在收到短信的那一刻,一種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而也似乎找到了作為一個記者的我存在的價值。
就在前兩個星期,因為我們的拍攝,或許擾亂了陳阿姨的生活。陳阿姨就當著我們的面,跟建甌遠道而來的朋友說:“電視臺今天一整天都在這里,氣死我了。”攝像打趣:“我們還不快走,要把人家氣死了,咱們可吃不了兜著走。”扛上機子和腳架,禮貌性地打個招呼,我們頭也沒敢回地走了,沒有采訪車,在路邊等了10來分鐘……
想想真是不值,原本是宣傳好人好事,替人做嫁衣裳的,到頭來反倒被人嫌,真是悲催!
按理,陳聰是個見過世面的人。年輕的時候她當過廠長,曾經是建甌市市委委員,穿扮得體大方,注重自身修養,經常看書剪報,品悟人生哲理。當著我們的面說出那些話,或許她有什么難言之隱。
總結多次的采訪經驗,在中國這樣一個有特色的國度,一定要從中央到地方,言傳才能必達,采訪才能順風順水,不至于出現紕漏。于是我就找了陳阿姨所在的臺江區蒼霞街道,由他們出面去協調采訪事宜,果然一切順利,起初在電話里陳阿姨雖有所推辭,可最后還是答應了。當時我在想,這樣的推辭或許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謙遜”,這也是一種美德。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